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麻黄山地区延8储层特征

被引:13
作者
丁晓琪
张哨楠
刘朋坤
邓礼正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麻黄山; 储层; 岩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延8储层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孔渗测定、压汞资料等分析,延8储层具有以下特征:研究区北边富长石、南边富石英,具有不同的物源;砂岩粒度以中粒为主,细粒和粗粒次之;主要的储集空间为粒间孔和粒内溶孔;由于大量的长石、岩屑被溶,孔隙度、渗透率不呈正态分布,均偏大,溶蚀作用形成的大量微孔造成高束缚水饱和度,产纯油或含水率极低;砂体厚度、岩石相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着储集层的物性。结果表明,位于河道中部弱胶结的中砂岩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6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2油层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J].
赵虹 ;
党犇 ;
陈永胜 ;
郑小杰 ;
龙利平 .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09, 29 (05) :579-583
[2]   陕北斜坡中部TBC地区侏罗系延安组延10与延9沉积相研究 [J].
郭强 ;
夏玲燕 ;
侯宝宁 ;
程鑫 ;
吴汉宁 .
西北地质, 2009, 42 (02) :89-94
[3]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8—长7油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地质意义 [J].
傅强 ;
李益 .
现代地质, 2006, (04) :579-584
[4]   坳陷湖盆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构成及其分带性——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为例 [J].
李凤杰 ;
王多云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6, (06) :775-778+788
[5]   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延长组长6油层组物源分析 [J].
王峰 ;
田景春 ;
张锦泉 ;
倪新锋 ;
夏青松 ;
聂永生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6, (03) :26-30
[6]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早中期甘陕古河的演化变迁 [J].
赵俊兴 ;
陈洪德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2) :152-158
[7]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三角洲沉积及演化 [J].
武富礼 ;
李文厚 ;
李玉宏 ;
席胜利 .
古地理学报, 2004, (03) :307-315
[8]   古地貌恢复技术方法及其研究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沉积前古地貌研究为例 [J].
赵俊兴 ;
陈洪德 ;
时志强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001, (03) :260-266
[9]  
油层物理学[M].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王允诚等, 2006
[10]  
中国石油地质志[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长庆油田石油地质志编写组编,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