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碳排放的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区域差异与变化

被引:45
作者
匡兵 [1 ]
卢新海 [2 ]
韩璟 [2 ]
张祚 [2 ]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排放; 粮食主产区; 耕地利用效率; 差异; 演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F326.11 [粮食作物];
学科分类号
0903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为系统考察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的分布特征。该研究将耕地利用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耕地利用效率的测度框架中,以中国粮食主产区2000—2016年数据为支撑,综合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和核密度估计方法对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的空间格局及演进特征进行定量刻画。结果表明:1)粮食主产区整体和各省份耕地利用碳排放都表现出不同幅度的增长态势,其中河南的绝对增长量最大,由2000年的487.40万t变化至2016年的806.99万t,净增长319.59万t,其次是内蒙古和黑龙江,江西的绝对增长量最低,研究期内共增长了59.64万t;2)考虑碳排放后,粮食主产区整体和各省份耕地利用效率明显降低,2000年和2016年,不考虑耕地利用碳排放时,粮食主产区平均耕地利用效率分别为0.774 4和0.917 9,而考虑碳排放后,平均效率指数分别为0.639 4和0.843 8;3)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根据SBM-Undesirable模型测度结果可将13个粮食主产区分为耕地利用效率优势区、平缓区和劣势区3种类型;4)从核密度估计结果来看,粮食主产区整体和不同类型区耕地利用效率都表现出明显的偏态分布及不同程度的极化特征,而且,与2000年相比,粮食主产区整体、平缓区和劣势区2016年密度曲线的变化区间明显变小,表明耕地利用效率的地区差距有所缓解,但优势区的区间变化幅度并不明显。该研究可以为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高效、低碳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黑龙江省耕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J].
徐秋 ;
雷国平 ;
杨厚翔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 (12) :33-40
[2]   环境约束下的中国耕地利用效率及影响因——基于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方法 [J].
岳立 ;
李文波 .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7, (06) :25-35
[3]   低碳转型中新疆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 [J].
徐妍 .
资源科学, 2017, 39 (02) :356-366
[4]   中国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分布动态演进 [J].
匡兵 ;
卢新海 ;
周敏 .
中国土地科学, 2016, 30 (10) :47-54
[5]   基于碳循环的黄淮海平原耕地固碳功能研究 [J].
陈丽 ;
郝晋珉 ;
王峰 ;
尹钰莹 ;
高阳 ;
段文凯 ;
杨君 .
资源科学, 2016, 38 (06) :1039-1053
[6]   中国农业生态效率测度及时空差异研究 [J].
王宝义 ;
张卫国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 26 (06) :11-19
[7]   珠江口湾区公共交通低碳发展路径研究 [J].
肖展欣 ;
胡坤鹏 .
经济地理, 2015, 35 (09) :112-119
[8]   面源污染、碳排放双重视角下中国耕地利用效率的时空分异 [J].
封永刚 ;
彭珏 ;
邓宗兵 ;
王炬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25 (08) :18-25
[9]   中国省际耕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分异与机制分析 [J].
张荣天 ;
焦华富 .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31 (02) :277-287
[10]   中国耕地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基于281个市的面板数据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 [J].
王良健 ;
李辉 .
地理研究, 2014, 33 (11) :1995-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