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

被引:13
作者
郭文茗
机构
[1]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人的智能; 人工智能; 技术装置; 自由七艺; 进化认识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本文试图在明确界定人工智能概念的本质和边界的基础上,以史为镜,分析人工智能对教育未来发展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人的智能发展的两个途径,强调技术是人的认知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技术装置”。其次,通过对人工智能三条故事线和两个概念的辨析,明确了当下所讨论的人工智能的技术本质。第三,通过对进化认识论“三个世界”框架的拓展,区分了两类技术,建立了一个包括“硬”技术和“软”技艺在内、处理各学科知识的通用框架方法。第四,基于对教育的技术发展史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人工智能与“自由七艺”属于同一类,是数字媒介基础上的一种从事知识生产和学习的“新工具”。第五,分析了数字媒介的两大特征,以及在“人类知识大厦的新地基”上人类知识版图正在发生的变化。最后,基于对教育变革历史的“长时段”比较分析,提出了未来教育变革的三大主题。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82+189 +189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2]  
远读、文学实验室与数字人文:弗朗哥·莫莱蒂的文学研究路径[J] 杨玲; 中外文论 2017,
[3]   人工智能将使中国教育优势荡然无存 [J].
钱颖一 .
商业观察, 2017, (08) :88+90-88
[4]   教育的“技术”发展史 [J].
郭文革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1, 9 (03) :137-157+192
[5]   走向媒介本体论 [J].
弗里德里希基特勒 ;
胡菊兰 .
江西社会科学, 2010, (04) :249-254
[6]  
“沙袋养育儿”的智力分析研究[J] 梅建 心理科学 1991, 01
[7]  
Peter Ramus; Walter Ong; and the Tradition of Humanistic Learning[J] Peter Sharratt Oral Tradition 1987,
[8]  
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J] A. M. Turing Mind 1950,
[9]  
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M]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22,
[10]  
新工具[M] 培根 商务印书馆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