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中-新生代弧后盆地的分类和演化

被引:15
作者
郭令智
马瑞士
施央申
卢华复
朱文斌
张庆龙
舒良树
贾东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关键词
弧后盆地,成因分类,形成机制,新进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15,P542.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文章以地球动力学和全球构造观点来探讨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中—新生代弧后盆地的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大地构造学涵义和油气藏分布规律。根据现代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多学科的综合分析,将弧后盆地划分为五种成因类型:(1)弧后硅铝层上裂陷盆地;(2)弧后前陆盆地;(3)边缘海盆地;(4)弧间盆地;(5)弧后拉分盆地。此外,还讨论了近年来弧后盆地构造研究的新进展。
引用
收藏
页码:3 / 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大别山造山带与合肥盆地的构造耦合 [J].
王清晨 ;
从柏林 ;
马力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7, (06) :575-580
[2]   地层特征对比研究在地体解析中的意义 [J].
张庆龙 ;
水谷伸治郎 .
地层学杂志, 1996, (01) :70-75
[3]   广宁深层次推覆构造前缘陡倾带变形构造研究 [J].
张伯友,赵振华,夏斌,石满全,俞鸿年,郭令智 .
地震地质, 1995, (04) :405-415
[4]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的形成及断裂构造研究 [J].
李鹏举,卢华复,施央申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01) :128-139
[5]   滇中新生代盆地形成构造机制及类型 [J].
陈良忠 ;
陈吉琛 ;
林文信 ;
王二七 .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1991, (02) :34-43
[6]   金沙江转换断层沉积盆地 [J].
王二七 .
地质科学, 1985, (01) :33-42+111
[7]   中国东南部地体构造的研究 [J].
郭令智 ;
施央申 ;
马瑞士 ;
叶尚夫 ;
卢华复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4, (04) :732-739
[8]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与油气分布 [J].
李德生 ;
薛叔浩 .
地质学报, 1983, (03) :224-234
[9]   中国东部及邻区中、新生代盆地发育及大陆边缘区的构造发展 [J].
王鸿祯 ;
杨森楠 ;
李思田 .
地质学报, 1983, (03) :213-223
[10]   西太平洋中、新生代活动大陆边缘和岛弧构造的形成及演化 [J].
郭令智 ;
施央申 ;
马瑞士 .
地质学报, 1983, (01) :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