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内国际分工与贸易对我国贸易平衡的影响分析

被引:11
作者
蒲华林
机构
[1] 暨南大学国际学院
关键词
国际分工; 产品内分工; 零部件贸易; 加工贸易; 贸易平衡;
D O I
10.13510/j.cnki.jit.2011.04.014
中图分类号
F114.1 [国际分工]; F752.6 [进出口贸易概况];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030206 ; 1407 ; 020202 ;
摘要
加工贸易和零部件贸易是我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与贸易的主要方式和载体,并影响着我国的贸易平衡。对加工贸易和零部件贸易细分统计数据的分析表明,加工贸易顺差大大超过我国的商品贸易总顺差,其主要来源是外商独资企业的进料加工贸易以及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加工贸易,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加工贸易的贡献不大,甚至出现逆差。零部件贸易总体为逆差,且占我国商品贸易差额的比重较大,主要来源于大量进口的资本技术密集型机电交通运输设备零部件。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我国贸易顺差的成因及变动趋势——基于东亚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新视角 [J].
卢万青 .
国际贸易问题, 2009, (07) :61-70
[2]   关于贸易顺差原因的理论思考 [J].
张二震 ;
安礼伟 .
当代经济管理, 2009, 31 (04) :1-6
[3]   加工贸易与经济增长:研究综述 [J].
张冰 ;
金戈 .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9, (02) :51-58
[4]   中国式的财政分权与贸易收支顺差 [J].
许煜 ;
徐翱 ;
尚长风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7, (11) :1-7
[5]   中国国内储蓄、投资和贸易顺差的未来演进趋势 [J].
何帆 ;
张明 .
财贸经济, 2007, (05) :79-85
[6]   产品内分工与中美结构性贸易顺差 [J].
蒲华林 ;
张捷 .
世界经济研究, 2007, (02) :29-35+8+88
[7]   中美贸易顺差:根本原因在哪里? [J].
李稻葵 ;
李丹宁 .
国际经济评论, 2006, (05) :13-16
[8]   贸易顺差激增再探源 [J].
姜德增 ;
徐林 ;
范玫 .
瞭望新闻周刊, 2006, (19) :44-45
[9]   人口年龄结构、贸易差额与中国汇率政策的调整 [J].
王仁言 .
世界经济, 2003, (09) :3-9+80
[10]  
Production fragmentation and trade integration: East Asia in a global context[J] . Prema-chandra Athukorala,Nobuaki Yamashita.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 200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