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东亚副热带急流与温带急流的比较分析:大尺度特征和瞬变扰动活动

被引:25
作者
任雪娟 [1 ]
杨修群 [1 ]
周天军 [2 ]
房佳蓓 [1 ]
机构
[1]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灾害性天气气候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
关键词
东亚副热带急流; 东亚温带急流; 比较分析; 天气尺度瞬变扰动活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34 [大气环流];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使用ERA40再分析的月资料和逐日资料,从大尺度特征和瞬变扰动活动两个角度对冬季东亚副热带急流(EASJ)和东亚温带急流(EAPJ)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使用月资料分析的EASJ与EAPJ在高层风场上没有清晰的地理分界区,而使用逐日资料计算得到的冬季逐日急流发生数则以高原北部上空所处的纬度带为分界岭,存在两个急流中心集中区,分别对应于EASJ和EAPJ区域。通过分析东亚上空天气尺度瞬变扰动活动(STEA)表明,与强盛的冬季EASJ相伴随的是较弱的南支STEA,而与较弱的EAPJ相伴随的北支STEA却十分活跃,显示出EAPJ是与瞬变活动相伴而存的急流。进一步的诊断分析揭示了冬季东亚温带急流的两种主要异常模态,一种是EAPJ区域反气旋性/气旋性异常环流型,另一种是局地西风的减弱/增加。与第1种异常模态相关的北半球大尺度环流异常主要集中在欧亚中高纬地区,其形成受中高纬大气环流以及东亚上游大气环流异常的共同影响。当EAPJ局地西风减弱/增加时,EASJ东段至西太平洋上空的西风急流呈现出与之相反的变化型,北半球大气环流异常表现为大气遥相关的欧亚(EU)型。冬季EAPJ的两种异常模态还与东亚上空STEA异常密切联系,其中在北支STEA区域出现的瞬变异常以波列的形式沿STEA北支轴线传播到达东亚沿海上空,然后东传入洋面上空,而对于靠近STEA南支轴线的异常扰动活动则只能存在于东亚东部及其沿海上空的200 hPa层上。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冬季200hPa西太平洋急流异常与海表加热和大气瞬变扰动的关系探讨 [J].
任雪娟 ;
张耀存 .
气象学报, 2007, (04) :550-560
[2]   冬季东亚中纬度西风急流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J].
毛睿 ;
龚道溢 ;
房巧敏 .
应用气象学报, 2007, (02) :137-146
[3]   夏季东亚高空急流与天气尺度波动的气候特征之间的联系 [J].
吴伟杰 ;
何金海 ;
HyoSang CHUNG ;
ChunHo CHO ;
陆日宇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6, (04) :525-534
[4]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异常对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影响 [J].
况雪源 ;
张耀存 .
高原气象 , 2006, (03) :382-389
[5]   东亚夏季风活动与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位置北跳关系的研究 [J].
李崇银 ;
王作台 ;
林士哲 ;
禚汉如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4, (05) :641-658
[6]   北半球夏季副热带西风急流变异及其对东亚夏季风气候异常的影响 [J].
廖清海 ;
高守亭 ;
王会军 ;
陶诗言 .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01) :10-18
[7]   高空西风急流对长江中下游暴雨影响的数值试验 [J].
周兵 ;
韩桂荣 ;
何金海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3, (05) :595-604
[8]   欧亚积雪异常分布对冬季大气环流的影响 II.数值模拟 [J].
陈海山 ;
孙照渤 ;
朱伟军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3, (05) :847-860
[9]   欧亚积雪异常分布对冬季大气环流的影响I.观测研究 [J].
陈海山 ;
孙照渤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3, (03) :304-316
[10]   中国东北地区夏季旱涝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 [J].
孙力 ;
安刚 ;
廉毅 ;
高枞亭 ;
唐晓玲 ;
沈柏竹 ;
丁立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2, (01) :10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