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控制权私利的投资效率与挤占效应研究

被引:9
作者
郝颖
刘星
机构
[1]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控制权私利; 资本投资; 挤占效应;
D O I
10.19571/j.cnki.1000-2995.2010.03.021
中图分类号
F830.59 [投资];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基于控制权私利动机驱动资本投资的理论阐释,本文在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和部门经理的两层代理框架下,构建了企业内部经营者攫取控制权私利所引致的非效率投资行为模型。模型研究和扩展分析表明:(1)企业生产部门的低效性引发了经营者通过攫取私利增加收益选择权的动机;(2)在国有股权虚置和内部人控制显著的治理结构下,实际控制人和部门经营者私利的一致性、股权激励机制的弱效性以及薪酬管制的制度刚性,使得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更多采用融资资金对经营者攫取私利的收益选择权进行补偿,引发了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3)低效部门经营者的攫取私利动机和实际控制人补偿行为的相互作用,不仅导致了企业投资的效率低下,而且使得投资资金在高效部门和低效部门之间的配置产生挤占。
引用
收藏
页码:165 / 170+175 +17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大股东的支撑行为与隧道行为——基于托普软件的案例研究 [J].
张光荣 ;
曾勇 .
管理世界, 2006, (08) :126-135+172
[2]   股权制度安排、信息不对称与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 [J].
欧阳凌 ;
欧阳令南 ;
周红霞 .
当代经济科学, 2005, (04) :72-78+111
[3]   国有企业中的薪酬管制与在职消费 [J].
陈冬华 ;
陈信元 ;
万华林 .
经济研究, 2005, (02) :92-101
[4]   掏空、支持与并购重组——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
李增泉 ;
余谦 ;
王晓坤 .
经济研究, 2005, (01) :95-105
[5]   “掏空”与所有权安排——来自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的经验证据 [J].
李增泉 ;
孙铮 ;
王志伟 .
会计研究, 2004, (12) :3-13+97
[6]   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度量及影响因素 [J].
赵昌文 ;
蒲自立 ;
杨安华 .
中国工业经济, 2004, (06) :100-106
[7]   上市公司控制权价值的实证研究 [J].
施东晖 .
经济科学, 2003, (06) :83-89
[8]   公司控制权的隐性收益——来自中国非流通股转让市场的研究 [J].
叶康涛 .
经济科学, 2003, (05) :61-69
[9]   经营者股权激励的治理效应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
周建波 ;
孙菊生 .
经济研究, 2003, (05) :74-82+93
[10]   信息不对称、股权制度安排与上市企业过度投资 [J].
潘敏 ;
金岩 .
金融研究, 2003, (01) :3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