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活动地块与强震活动关系

被引:74
作者
张国民
马宏生
王辉
李丽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关键词
活动地块; 强震活动; 块体变形; 应变速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研究了中国大陆各Ⅰ级活动地块区强震活动特点, 包括强震活动的总体水平、地震应变能释放速率、震级频度关系、震源破裂特性和地震应力场特征等, 以及由GPS资料给出的各活动地块运动变形特征, 如各地块运动的速度、地块变形的应变速率、最大主压应变方向、地块运动变形中的张、压状态等. 在此基础上, 对中国陆区Ⅰ级活动地块区的强震活动特点和地壳运动变形性状进行对比研究, 给出各活动地块的构造动力环境及其运动变形的性状决定其地震活动的总体状况, 包括: 活动地块现今地壳运动变形的应变速率与地震应变能释放呈线性相关; 由震源机制给出的各活动地块的地震应力场与由GPS观测给出的现今地壳运动应变(应力)场的同一性, 以及震源破裂类型与地壳形变张、压状态的一致性等. 这些结果显示了中国大陆活动地块及其运动性状对强震孕育发生的控制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91 / 59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中国大陆活动地块的运动与应变状态.[J].李延兴;杨国华;李智;郭良迁;黄珹;朱文耀;符养;王琪;江在森;王敏.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3, S1
[2]  
中国大陆的强震活动与活动地块.[J].张培震;邓起东;张国民;马瑾;甘卫军;闵伟;毛凤英;王琪.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3, S1
[3]   地震矩张量元素Mrr的空间分布与中国大陆岩石层地块 [J].
吴忠良 ;
黄静 ;
张东宁 ;
周公威 ;
张国民 .
地震地质, 2003, (01) :33-38
[4]   由GPS观测结果推导中国大陆现今水平应变场 [J].
杨国华 ;
李延兴 ;
韩月萍 ;
胡新康 ;
巩曰沐 ;
不详 .
地震学报 , 2002, (04) :337-347
[5]   中国大陆地震震源深度及其构造含义 [J].
张国民 ;
李丽 ;
马宏生 ;
汪素云 ;
张晓东 .
科学通报, 2002, (09) :663-668+721
[6]   中国大陆地壳水平运动统一速度场的建立与分析 [J].
李延兴 ;
胡新康 ;
帅平 ;
张中伏 ;
黄珹 ;
朱文耀 ;
胡小工 ;
不详 .
地震学报 , 2001, (05) :453-459
[7]   东亚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图的编制 [J].
许忠淮 .
地震学报 , 2001, (05) :492-501
[8]   中国大陆区现今地壳运动的GPS研究 [J].
马宗晋 ;
陈鑫连 ;
叶叔华 ;
赖锡安 ;
魏子卿 ;
陈俊勇 ;
宁津生 ;
许厚泽 ;
丁国瑜 .
科学通报, 2001, (13) :1118-1120+1145
[9]   “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中期学术进展 [J].
张国民 ;
张培震 .
中国基础科学, 2000, (10) :6-12
[10]  
Crustal motion of Chinese mainland monitored by GPS.[J].朱文耀;王小亚;程宗颐;熊永清;张强;叶叔华;马宗晋;陈俊勇;许厚泽;魏子卿;赖锡安;刘经南;金标仁;任金卫;王琪.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2000,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