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我国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猝死或心律失常死亡事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7
作者:
OASIS协作组
梁岩
谭慧琼
朱俊
章晏
刘力生
机构:
[1]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2]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北京
[3] 北京
[4] 北京博士研究生导师
[5] 教授
[6] 主任医师
来源: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律失常;
死亡原因;
Cox回归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 OASIS登记试验中国地区所有入选的非 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 2年随访结束时 ,猝死及心律失常死亡事件的发生及与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总结所有入选患者从入院至 2年随访结束时主要死亡事件的发生情况及生存时间 ,并采用生存分析 (Cox回归 )模型 ,分析患者就诊时一般情况、既往病史、住院与随访期间治疗及不良事件发生等 77种因素在患者生存时间中所起的作用。结果 共注册 ACS患者 2 2 94例 ,总死亡数为 174例 ,主要死因为猝死或心律失常 (占 5 2 .9% )。增加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有 :出院后随访期间的心肌梗死 (心梗 )频数 ,首次住院期间 2 4 h内心梗事件 ,首次住院期间心力衰竭事件 ,既往心梗病史 ,首次住院期间复发性心绞痛 ,首次住院天数 ,患者年龄。减少死亡的保护因素有 :出院后随访期间应用硝酸酯类药物频数 ,出院后随访期间应用抗血小板药物频数 ,出院后随访期间应用 β受体阻滞剂频数。结论 我国非 ST段抬高 ACS患者 2年随访中以猝死或心律失常死亡为第一位死因 ,死亡主要与患者冠心病严重程度和年龄有关。药物治疗 ,特别是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和 β受体阻滞剂对主要死亡有保护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42 / 145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