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与人体健康研究现状

被引:21
作者
曹德康 [1 ]
苏建忠 [1 ]
黄以哲 [2 ]
张伟 [1 ]
李增德 [1 ]
刘雪林 [3 ]
机构
[1] 武警后勤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武警青海总队医院
[3] 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所
关键词
大气悬浮细颗粒物; 来源特性; 健康危害;
D O I
10.14010/j.cnki.wjyx.2012.09.001
中图分类号
R122.7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大气污染通常分为悬浮颗粒物污染、气态污染和气味污染。其中,大气悬浮细颗粒物(PM2.5)的形状不规则,在大气中悬浮时间较长,能够吸附大量毒性化合物,滞留在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中,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部分欧美国家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空气污染物与人类疾病的关系。中国于2012年2月29日发布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1],将PM2.5纳入监测管理。笔
引用
收藏
页码:803 / 80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大气颗粒物及其组成研究进展(上) [J].
尹洧 .
现代仪器, 2012, 18 (02) :1-5
[2]   PM2.5不同成分致冠脉粥样硬化大鼠ACS的可能机制 [J].
药红梅 ;
吕吉元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 9 (05) :566-568
[3]   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监测系统的研制 [J].
孙晴 ;
樊建中 ;
杨永杰 .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1, 28 (02) :189-191
[4]  
北京市某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对儿童肺功能的短期影响[J]. 王欣,邓芙蓉,吴少伟,郑迎东,孙秀明,刘红,郭新彪.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03)
[5]   空气细颗粒物(PM)及其致病性的研究现状 [J].
岳常丽 ;
刘红刚 .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09, 25 (04) :437-440
[6]   北京市大气PM10和PM2.5中多环芳烃组分的致突变性 [J].
车瑞俊 ;
刘大锰 ;
董雪玲 ;
袁杨森 ;
李京 ;
孙俊玲 .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8, 25 (12) :1047-1050
[7]   大气超细颗粒物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J].
赵金镯 ;
宋伟民 .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07, (01) :76-79
[8]   空气环境中PM研究进展 [J].
肖美 ;
郭琳 ;
何宗健 .
江西化工, 2006, (04) :43-45
[9]  
特殊环境生理学[M].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 吕永达,霍仲厚主编, 2003
[10]  
Correlation between suspended particles in the environmental air and causes of disease among inhabitants: Cross-sectional studies using the vital statistics and air pollution data in Japan[J] . Kazuro Iwai,Shoichi Mizuno,Yoji Miyasaka,Toru Mori.Environmental Research . 200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