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路漫漫,尚待求索。痴呆(Dementia)是一种表现在记忆、认知行为和人格改变的临床综合征。世界人口正在老龄化,“银发群体”不断壮大,使得老年期痴呆的发病率正在日益增加。依据其临床和病理的特征,老年期痴呆又分为以进行性大脑功能障碍为特征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和由脑血管疾病所致的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antia,VD)以及两种类型交织的混合性痴呆(Mixed Dementia,MD)。AD患者最显著的病理表现是大脑组织中存在老年斑(Senile Plaque)和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ungles),其中老年斑的核心成分是β淀粉样蛋白,具有极强的神经毒性,是使脑内老年斑周围神经元变性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鉴于拮抗β淀粉样蛋白的专属性药物的研究尚不成熟,故目前临床应用的治疗药物仍以对症为主,包括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雌激素、抗氧化剂、非甾体抗炎药和羟甲戊二酰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等,但这些药物治疗AD的作用机制尚不确切,作用靶位亦不专一,因此导致药物种类繁多,治疗费用不菲,但疗效却有限,因而引发的争论也就在所难免。本文旨在通过回顾AD治疗用药的现状和研究进展,希望文中所提出的问题能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和思考,仅供AD药物研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