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储层纳米级孔隙的研究进展

被引:1
作者
谷渊涛 [1 ,2 ]
万泉 [1 ]
覃宗华 [1 ]
李姗姗 [1 ,2 ]
傅宇虹 [1 ,2 ]
杨美稚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页岩储层; TOC; 孔径分布; 纳米孔; 纳米级孔隙; 热成熟度; 研究进展;
D O I
10.16461/j.cnki.1000-4734.2013.s2.175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当前,页岩气在中国油气资源勘探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据2012年统计我国页岩气的远景资源量为218×1012m3,2600 m以上的现实资源量为123×1012m3(姜福杰等,2012)。页岩气在天然气资源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以四川盆地为例,仅评价过的寒武系和志留系两套页岩,页岩气资源量就相当于该盆地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的1.5;.5倍(高慧丽,2010)。由此可见,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有重大的实际意义。纳米级孔
引用
收藏
页码:564 / 565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8 条
  • [1] 基于氮气吸附实验的页岩孔隙结构表征
    杨峰
    宁正福
    张世栋
    胡昌蓬
    杜立红
    刘慧卿
    [J]. 天然气工业, 2013, 33 (04) : 135 - 140
  • [2] 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杨峰
    宁正福
    胡昌蓬
    王波
    彭凯
    刘慧卿
    [J]. 石油学报, 2013, 34 (02) : 301 - 311
  • [3] 世界页岩气研究概况及中国页岩气资源潜力分析
    姜福杰
    庞雄奇
    欧阳学成
    郭继刚
    金聪
    霍志鹏
    王庆
    [J]. 地学前缘, 2012, 19 (02) : 198 - 211
  • [4] 川南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纳米孔隙结构特征及其成藏意义
    陈尚斌
    朱炎铭
    王红岩
    刘洪林
    魏伟
    方俊华
    [J]. 煤炭学报, 2012, 37 (03) : 438 - 444
  • [5] 中国油气储层中纳米孔首次发现及其科学价值
    邹才能
    朱如凯
    白斌
    杨智
    吴松涛
    苏玲
    董大忠
    李新景
    [J]. 岩石学报, 2011, 27 (06) : 1857 - 1864
  • [6] 页岩气的赋存形式研究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张雪芬
    陆现彩
    张林晔
    刘庆
    [J]. 地球科学进展, 2010, 25 (06) : 597 - 604
  • [7] 唤醒沉睡的页岩气
    高慧丽
    [J]. 山东国土资源, 2010, 26 (04) : 60 - 61
  • [8] 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of North American shale gas reservoirs using USANS/SANS, gas adsorption, and mercury intrusion[J] . C.R. Clarkson,N. Solano,R.M. Bustin,A.M.M. Bustin,G.R.L. Chalmers,L. He,Y.B. Melnichenko,A.P. Radliński,T.P. Blach. Fuel .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