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因子对浅山丘陵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与转换的影响——以燕山浅山丘陵区为例

被引:6
作者
武爱彬
刘欣
赵艳霞
机构
[1] 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地形因子; 土地利用类型; 地形分布指数; 浅山丘陵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以遥感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基础,运用GIS分析了2000与2010年燕山浅山丘陵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在高程、坡度、坡向3个地形因子不同区间的分布和转换特征。结果表明,高程和坡度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有明显的影响,坡向影响力较弱。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指数在高程和坡度上变化规律相似,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分布指数随高程或坡度的增大迅速减小,优势分部区间为高程≤500m或坡度≤5°,草地的分布指数随高程或坡度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优势分部区间为高程500-1500m或坡度5°-15°,林地的分布指数随高程或坡度增大缓慢增加,优势区间为高程>800m或坡度>5°;2000-2010年期间,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在高程≤500m和坡度≤5°区间耕地向建设用地转换占到了较大比重,在坡度>25°区间以林地向草地转换为主,在剩余高程和坡度区间以及各坡向区间都以草地向林地转换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0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重庆山地都市区土地利用地形特征分异研究 [J].
周启刚 ;
陈丹 .
水土保持研究, 2013, (03) :86-91
[2]   巴中市丘陵山区土地利用在地形梯度上的分布特征 [J].
陈楠 ;
杨武年 ;
李娟 .
水土保持通报, 2012, 32 (01) :185-188+263
[3]   数字地形分析的理论、方法与应用 [J].
杨昕 ;
汤国安 ;
刘学军 ;
李发源 ;
祝士杰 .
地理学报, 2009, 64 (09) :1058-1070
[4]  
胶东山区县域土地利用在地形梯度上的分布特征[J]. 斯钧浪,齐伟,曲衍波,李乐.应用生态学报. 2009(03)
[5]   基于DEM的浏阳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 [J].
代冬梅 ;
吴国平 ;
司惠超 .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03) :1231-1234
[6]   地形因子对三江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影响研究 [J].
王宗明 ;
宋开山 ;
刘殿伟 ;
张柏 ;
李方 ;
张树清 ;
张春华 ;
杨婷 .
水土保持通报, 2008, 28 (06) :10-15+2
[7]   深圳土地利用时空变化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研究 [J].
毛蒋兴 ;
李志刚 ;
闫小培 ;
周素红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8, (02) :71-76
[8]   基于GIS的山区县域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研究 [J].
赵东娟 ;
齐伟 ;
赵胜亭 ;
曲衍波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02) :101-106
[9]   基于DEM的醴陵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 [J].
崔卫国 ;
文倩 ;
刘艳艳 ;
吴大放 ;
杨君 .
资源科学, 2008, (02) :228-234
[10]   地形因子对京西门头沟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影响 [J].
冯朝阳 ;
于勇 ;
高吉喜 ;
韩永伟 .
山地学报, 2007, (03) :274-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