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昆仑牦牛山组流纹岩锆石U-Pb年龄及构造意义

被引:93
作者
陆露 [1 ]
吴珍汉 [2 ]
胡道功 [1 ]
Patrick J BAROSH [3 ]
郝爽 [4 ]
周春景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2] 中国地质科学院
[3] PJBarosh and Associates, Aaron Avenue,Bristol,RI
关键词
牦牛山组; 流纹岩; 锆石U-Pb年龄; 晚志留世-早泥盆世; 东昆仑造山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4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东昆仑水泥厂地区造山后火山-沉积盆地内形成的牦牛山组磨拉石建造不整合覆盖在前泥盆系地层之上,其形成时代的研究对限定东昆仑早古生代洋盆关闭的时间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激光烧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MC-ICPMS)方法,对火山-沉积盆地内牦牛山组不同层位的流纹岩夹层进行了精确的锆石U-Pb定年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北缘牦牛山组底砾岩之上的流纹岩(B743-2)中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平均值为423.2±1.8Ma,盆地西缘牦牛山组底砾岩之上的流纹岩(B820-1)中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平均值为408.2±2.4Ma,盆地西缘和南缘牦牛山组中上部碎屑岩中流纹岩夹层(B705-1和B656-1)的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平均值分别为404.9±4.8Ma和399.6±2.8Ma。它们代表了牦牛山组不同层位火山岩的形成年龄,由此可以限定水泥厂地区牦牛山组形成时间为400~423Ma。上述年代学结果较为精确地限定了东昆仑早古生代洋盆关闭的构造年代。流纹岩中2486~920Ma元古代继承锆石的发现,说明东昆仑南的变质基底和扬子板块变质基底类似,是晋宁期0.9~1.0Ga罗迪尼亚超大陆形成时发育起来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150 / 115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用激光烧蚀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仪(LA-MC-ICPMS)测定锆石U-Pb同位素年龄的研究
    李怀坤
    耿建珍
    郝爽
    张永清
    李惠民
    [J]. 矿物学报, 2009, (S1) : 600 - 601
  • [2] 全球大地构造相刍议
    李继亮
    [J]. 地质通报, 2009, 28 (10) : 1375 - 1381
  • [3] 青海省布青山早古生代末期埃达克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边千韬
    Pospelov II
    李惠民
    常承法
    李继亮
    [J]. 岩石学报, 2007, (05) : 925 - 934
  • [4] 昆仑早古生代造山带研究进展
    李荣社
    计文化
    赵振明
    陈守建
    孟勇
    于浦生
    潘小平
    [J]. 地质通报, 2007, (04) : 373 - 382
  • [5] 新疆东昆仑阿牙克岩体地球化学与40Ar/39Ar年代学研究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郝杰
    刘小汉
    桑海清
    [J]. 岩石学报, 2003, (03) : 517 - 522
  • [6] A study of the Kunlun-Qilian-Qinling suture system
    Bian, QT
    Gao, SL
    Li, DH
    Ye, ZG
    Chang, CF
    Luo, XQ
    [J].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2001, 75 (04) : 364 - 374
  • [7] 碰撞造山带的碰撞事件时限的确定
    李继亮
    孙枢
    郝杰
    陈海泓
    侯泉林
    肖文交
    吴继敏
    [J]. 岩石学报, 1999, (02) : 156 - 161
  • [8] 西昆仑山加里东期花岗岩类构造的类型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姜耀辉
    芮行健
    贺菊瑞
    郭坤一
    杨万志
    [J]. 岩石学报, 1999, (01) : 106 - 108+110+112-116
  • [9] 青海省区域地质概论[M]. 地质出版社 , 张雪亭等, 2007
  • [10] 造山的高原[M]. 地质出版社 , 许志琴等,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