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飞虱的降落机制

被引:44
作者
胡高 [1 ]
包云轩 [1 ]
王建强 [2 ]
翟保平 [1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昆虫学系农业部病虫害监测与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
[2]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测报处
关键词
褐飞虱; 降落; 梅雨锋; 地形胁迫;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3 [植物虫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90402 ;
摘要
应用MM5中尺度数值模拟模式和GrADS气象图形软件,对1999年6月22日~7月2日一次褐飞虱迁飞降落过程及其大气背景场进行了个例研究,并侧重对灵川、东至、徽州3个站点的降虫机制做了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迁飞过程有两个明显的降虫区:天柱-灵川-贺县一线范围内(降虫区Ⅰ)和三都-天柱-黔阳-修水-东至-徽州-奉贤一线(降虫区Ⅱ);(2)低空急流为褐飞虱北迁提供了运载气流,降虫区位于降水区边缘;(3)地形降水胁迫害虫降落是降虫区Ⅰ褐飞虱降落的主要原因,梅雨锋降水导致了褐飞虱集中降落在降虫区Ⅱ;(4)虫源的空间分布差异和不同的天气条件导致了东至、徽州地区不同的降虫分布。
引用
收藏
页码:5068 / 507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昆虫雷达让我们看到了什么? [J].
翟保平 .
昆虫知识, 2005, (02) :217-226
[2]   我国北方稻区1991年稻飞虱大发生虫源形成 [J].
封传红 ;
翟保平 ;
张孝羲 ;
汤金仪 .
生态学报, 2002, (08) :1302-1314
[3]   我国低空急流的时空分布与稻飞虱北迁 [J].
封传红 ;
翟保平 ;
张孝羲 ;
汤金仪 .
生态学报, 2002, (04) :559-565
[4]   福建褐稻虱迁飞降落大气环流类型研究 [J].
蔡文华 ;
林添忠 ;
吴美英 .
植物保护学报, 1998, (04) :325-329
[5]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江苏褐飞虱的发生动态 [J].
王海扣 ;
王群 ;
程遐年 ;
王茂涛 ;
吴晓毅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8, (05) :60-65
[6]   武陵山区稻飞虱常年大发生的特点及原因剖析 [J].
胡国文,朱敏,唐健,潘群威,任泽君,杨克明 .
西南农业学报, 1995, (02) :53-60
[7]   褐飞虱远距离迁飞中的降落和垂直气流、降雨的关系 [J].
谈涵秋 ;
毛瑞曾 ;
程极益 ;
姚禾芬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84, (02) :18-25
[8]   褐飞虱的飞翔能力 [J].
陈若篪 ;
吴家荣 ;
祝树德 ;
张建新 .
昆虫学报, 1984, (02) :121-127
[9]   褐飞虱起飞行为与自身生物学节律、环境因素同步关系的初步研究 [J].
陈若篪 ;
程遐年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80, (02) :42-49
[10]  
Development of a numerical simulation model for long-range migration of rice planthoppers[J] . Akiko Furuno,Masamichi Chino,Akira Otuka,Tomonari Watanabe,Masaya Matsumura,Yoshito Suzuki.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 200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