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杏河地区长6油组不同微相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15
作者
孟宪富 [1 ]
陈堂锁 [2 ]
洛跃雄 [2 ]
张金 [2 ]
张遂 [2 ]
付玉丽 [3 ]
机构
[1] 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
[2]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
[3] 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杏河; 长6油组; 孔隙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安塞油田杏河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期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储集岩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及三角洲前缘席状砂等微相沉积体。储集岩主要由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组成,根据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图像分析、常规物性、压汞分析及测井资料进行研究表明,该地区各微相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孔隙和原生粒间孔;次生孔隙主要是沸石、长石溶孔,少量岩屑及杂基溶孔。储层孔喉特征均为小孔隙微喉道;物性特征为低孔隙、低渗透的基本特点;排驱压力和饱和度中值压力较高,孔喉半径小且分选性较差,溶蚀作用对改善喉道连通性的效果不佳,孔隙结构参数总体较差。储层物性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较好,河口砂坝次之,三角洲前缘席状砂第三。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2+133 +13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中国含油气盆地碎屑岩储集层成岩作用与成岩数值模拟[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应凤祥,罗平,何东博等著, 2004
[2]  
中国陆相油气储集层[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裘怿楠等著, 1997
[3]  
中国含油气盆地沉积学[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吴崇筠等著, 1992
[4]  
碎屑储集岩的成岩作用研究[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郑浚茂,庞明编著, 1989
[5]   八面河油田面120区沙三段储层孔隙特征附视频 [J].
方帆 ;
李相明 .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07, (02) :18-20+7
[6]   欢喜岭油田杜家台油层成岩作用及孔隙特征 [J].
李相明 ;
冯常茂 ;
胡忠贵 .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5, (04) :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