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及邻区侏罗纪含煤建造的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4
作者
吴世敏
马瑞士
卢华复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关键词
含煤建造,构造分析,侏罗纪,天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1 [地球动力学与大地构造理论];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侏罗纪含煤建造既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及海拔最低的艾丁湖(-154m)等地,又分布于天山山巅,而且沉积物的成熟度很高,没有盆地边缘相,显示出侏罗纪时盆地与山体的高差较小,在地理景观上呈现为板内伸展构造背景控制下的准平原地貌。这是因为研究区在空间上位于特提斯洋往北俯冲的弧后地区,在时间上处于晚古生代末,碰撞造山后的伸展作用期的缘故。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19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西天山一带大地构造相划分及其构造演化特征 [J].
吴世敏,卢华复,马瑞士,贾东,蔡东升 .
中国区域地质, 1995, (02) :149-156+188
[2]   准噶尔盆地头屯河地区侏罗系沉积环境与构造意义 [J].
W.施奈德 ;
F.马丁 ;
赵霞飞 ;
赵永胜 ;
龙能礼 .
新疆地质, 1992, (03) :191-203+287
[3]   磨拉石与全球构造 [J].
夏邦栋 ;
方中 ;
吕洪波 ;
于津海 .
石油实验地质, 1989, (04) :314-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