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媒介舆情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机制研究与进展

被引:11
作者
饶元
吴连伟
张君毅
机构
[1] 西安交通大学软件学院社会智能与复杂数据处理实验室
关键词
跨媒介; 舆情网络; 信息传播; 大数据; 评估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随着移动网络、云计算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发展,网络舆情的传播呈现出了传播跨媒介、内容跨媒体以及覆盖区域跨语言等新的特征,并成为了新一代舆情事件分析与研究的前沿.本文从跨媒介舆情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播机制出发,通过对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信息传播者P、信息接收者R、信息内容C、传播媒介M以及传播的结果评价A 5个核心要素进行建模,形成了PRCMA多元相关的信息传播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上述5个要素对舆情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影响作用和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即:传播者影响力识别与度量以及对信息传播影响作用问题、不可信信息的识别及可信度的实时度量问题、跨媒介信息传播动力学机制、信息接收者个体兴趣偏好与群体行为对信息接收影响程度的度量问题,以及跨媒介信息传播效果的评价等问题与技术挑战进行了理论探讨、实际应用以及发展趋势分析,为解决跨媒介舆情信息的传播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线索与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623 / 1645
页数:23
相关论文
共 59 条
[41]   微博个体信息传播影响力评价模型研究 [J].
林琛 .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14, (02) :79-85
[42]   基于豆瓣同城活动的线上线下社交影响研究 [J].
杜蓉 ;
於志文 ;
刘振鲁 ;
郭斌 .
计算机学报, 2014, 37 (01) :238-245
[43]   基于社会网络冲突信息传播的群体特征 [J].
李林 ;
孙军华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4, 34 (01) :207-214
[44]   复杂网络中节点重要性排序的研究进展 [J].
刘建国 ;
任卓明 ;
郭强 ;
汪秉宏 .
物理学报, 2013, 62 (17) :9-18
[45]   基于度与集聚系数的网络节点重要性度量方法研究 [J].
任卓明 ;
邵凤 ;
刘建国 ;
郭强 ;
汪秉宏 .
物理学报, 2013, 62 (12) :522-526
[47]   网络舆情事件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与仿真 [J].
狄国强 ;
曾华艺 ;
勒中坚 ;
丁菊玲 .
情报杂志 , 2012, (08) :12-20
[48]   关于群体性事件发生规律的10个判断——基于参与者行为特征的分析 [J].
王新超 ;
林泽炎 ;
JingSun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1, (01) :13-16
[49]   BBS中信息传播模式的特征分析 [J].
李维杰 ;
包红云 .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0, 46 (29) :18-22+32
[50]   网络舆情与非常规突发事件作用机制——基于系统动力学建模分析 [J].
张一文 ;
齐佳音 ;
马君 ;
方滨兴 .
情报杂志 , 2010, (09)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