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高含沙水流发生频率的时间变化

被引:3
作者
闫云霞 [1 ]
许炯心 [1 ]
廖建华 [1 ]
马兴平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2] 黄委会榆林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多沙粗沙区; 高含沙水流; 水土保持;
D O I
10.16239/j.cnki.0468-155x.2007.04.004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高含沙水流的频繁发生是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产生高强度侵蚀的重要原因。本文基于1967-1989年的系列泥沙资料和面雨量资料,分析了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8个流域高含沙水流发生频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根据其不同的变化趋势,将研究区所有流域分成了两类。第一种类型高含沙水流发生频率随时间逐渐减小;第二种类型高含沙水流随时间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从汛期降雨量(6-9月)及人类活动(包括人为的减沙活动和人为增沙活动)两个方面对高含沙水流随时间变化趋势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种类型主要受到同期汛期降雨量的减少以及各种水利水保措施减沙量从上世纪60-80年代逐渐增大的影响;第二种类型的流域在上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高含沙水流发生频率的减小主要是因为上世纪60、70年代大量修建的淤地坝在70年代发挥了显著的拦减泥沙的作用;但到了80年代以后,新建淤地坝很少,原有淤地坝已大部失效,另外人为的增沙活动,如修路、开矿、建窑等活动在80年代以后显著增加,上述因素促使高含沙水流发生频率在80年代初期以后呈随时间增加的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清涧河流域不同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下蓄水拦沙效益分析 [J].
陈江南 ;
姚文艺 ;
李勉 ;
王国庆 ;
左仲国 .
水力发电, 2005, (06) :9-11+59
[2]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土保持减沙的近期趋势及其成因 [J].
许炯心 .
泥沙研究, 2004, (02) :5-10
[3]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淤地坝的减水减沙效益分析 [J].
焦菊英 ;
王万忠 ;
李靖 ;
郑宝明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1, (01) :78-83
[4]   黄土高原的高含沙水流侵蚀研究 [J].
许炯心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1999, (01) :28-35+46
[5]   黄河中游水保措施对入黄干支流泥沙特性的影响:Ⅰ.泥沙粒径变化 [J].
倪晋仁 ;
韩鹏 ;
张仁 .
自然资源学报, 1997, (01) :2-10
[6]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编,姚文艺主编.第六届全国泥沙基本理论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
[7]  
徐建华,牛玉国编著.水利水保工程对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径流泥沙影响研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