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公立学校与民工子弟学校初中生流动儿童受歧视状况比较
被引:7
作者
:
袁立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育系
袁立新
机构
:
[1]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育系
来源
:
中国学校卫生
|
2011年
/ 32卷
/ 07期
关键词
:
偏见;
对比研究;
学生;
暂居者和移居者;
D O I
:
10.16835/j.cnki.1000-9817.2011.07.043
中图分类号
:
C913.5 [青少年问题];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目的对公立学校与民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差异,为促进流动儿童的身心健康刀菜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自编问卷对广州市2所公立学校和2所民工子弟学校初一至初三年级的流动儿童869人进行调查。结果 67%的流动儿童报告自己遭遇过校园歧视,57%的流动儿童报告遭受过校外歧视。流动儿童在校园里遭受到的歧视显著比在校外遭受的歧视多。民工子弟学校的流动儿童遭遇过校园歧视或校外歧视的比例都显著高于公立学校的流动儿童(P值均<0.01)。结论流动儿童普遍感受到被歧视,而公立学校更有利于减少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
引用
收藏
页码:856 / 857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环境因素对流动儿童歧视知觉的影响及群体态度的调节作用
刘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刘霞
申继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申继亮
[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
(04)
: 395
-
401
[2]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J]. 蔺秀云,方晓义,刘杨,兰菁.心理学报. 2009(10)
[3]
流动儿童的城市融人——基于北京、广州、成都三城市的调查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唐有财
[J].
青年研究,
2009,
(01)
: 30
-
38+94
[4]
应对方式在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孤独情绪关系上的调节作用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方晓义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范兴华
刘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刘杨
[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8,
(04)
: 93
-
99
[5]
学校环境、社会支持与流动儿童的精神健康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何雪松
巫俏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东理工大学
巫俏冰
黄富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东理工大学
黄富强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肖莉娜
[J].
当代青年研究,
2008,
(09)
: 1
-
5
[6]
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教育安置方式的比较及其政策含义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曾守锤
[J].
辽宁教育研究 ,
2008,
(07)
: 46
-
49
[7]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产生机制的质性研究:社会比较的视角
李晓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李晓巍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邹泓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俊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颖
[J].
心理研究,
2008,
1
(02)
: 66
-
70
[8]
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性研究——对北京市一所打工子弟学校的个案调查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郭良春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姚远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变云
[J].
青年研究,
2005,
(03)
: 22
-
31
[9]
我国九城市流动儿童生存和受保护状况调查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邹泓
屈智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屈智勇
张秋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张秋凌
[J].
青年研究,
2004,
(01)
: 1
-
7+13
[10]
对流动儿童学校之合理性的思考与建议
周皓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
周皓
陈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
陈玲
[J].
人口与经济,
2004,
(01)
: 69
-
73+47
←
1
→
共 10 条
[1]
环境因素对流动儿童歧视知觉的影响及群体态度的调节作用
刘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刘霞
申继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申继亮
[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
(04)
: 395
-
401
[2]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J]. 蔺秀云,方晓义,刘杨,兰菁.心理学报. 2009(10)
[3]
流动儿童的城市融人——基于北京、广州、成都三城市的调查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唐有财
[J].
青年研究,
2009,
(01)
: 30
-
38+94
[4]
应对方式在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孤独情绪关系上的调节作用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方晓义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范兴华
刘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刘杨
[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8,
(04)
: 93
-
99
[5]
学校环境、社会支持与流动儿童的精神健康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何雪松
巫俏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东理工大学
巫俏冰
黄富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东理工大学
黄富强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肖莉娜
[J].
当代青年研究,
2008,
(09)
: 1
-
5
[6]
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教育安置方式的比较及其政策含义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曾守锤
[J].
辽宁教育研究 ,
2008,
(07)
: 46
-
49
[7]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产生机制的质性研究:社会比较的视角
李晓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李晓巍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邹泓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俊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颖
[J].
心理研究,
2008,
1
(02)
: 66
-
70
[8]
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性研究——对北京市一所打工子弟学校的个案调查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郭良春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姚远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变云
[J].
青年研究,
2005,
(03)
: 22
-
31
[9]
我国九城市流动儿童生存和受保护状况调查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邹泓
屈智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屈智勇
张秋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张秋凌
[J].
青年研究,
2004,
(01)
: 1
-
7+13
[10]
对流动儿童学校之合理性的思考与建议
周皓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
周皓
陈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
陈玲
[J].
人口与经济,
2004,
(01)
: 69
-
73+47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