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互动与西方传教士的中国形象认知

被引:9
作者
单波 [1 ]
王媛 [2 ,3 ]
机构
[1]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
[2]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3] 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
传教士; 中国形象感知; 跨文化交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西方传教士的中国形象认知以基于宗教认同的异端模式为思维底色,在认知方式上习惯于把自己与他者严格区分开来,通过对精神和文明的划界而将相斥性的他者劣等化。以宗教认同为基础的异端思维模式极难改变,但传教士长期身处异质文化之中,所积累的跨文化经验可以有效地丰富其思维内容,从而加强中国文化的可认知性。与不同阶层中国人接触的跨文化经验影响着传教士认知中国形象的知识偏向;与持不同宗教态度的中国人接触,唤起了传教士不同的情感反应,并形成其中国形象认知的情感偏向。传教士对冲突性体验的心理反应,以及调适自身认知图式以应对跨文化冲突的意愿,对于形成特定的传教士中国形象认知类型具有关键作用。西方人如果从传教士思维出发,以西方基督教文明为标准衡量中国,必然会激化跨文化接触中的矛盾冲突,带来对他者形象的偏见性认知,实际是看不见中国的;但对于中国人而言,通过西方文化的投射却可以看见自己,对自我文化进行反思。
引用
收藏
页码:5 / 25+126 +126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他山之石:明恩溥的中国观研究.[D].翁伟志.福建师范大学.2007, 01
[2]   我国关于传教士中文报刊的研究 [J].
吴潮 ;
赵晓兰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9, 16 (05) :101-106+110
[3]   在龙的映衬下:对中国的想象与美国国家身份的建构 [J].
王立新 .
中国社会科学, 2008, (03) :156-173+207
[4]  
汉人.[M].(英) 余恩思 (Upward;B.) ; 著.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
[5]  
大汗之国.[M].(美) 史景迁 (Spence;J.) ;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6]  
中国人的生活方式.[M].(英) 麦嘉湖; 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7]  
传播学视角中的艾儒略与《口铎日抄》研究.[M].罗群; 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8]  
中国人的德行.[M].(美) 明恩溥; 著.哈尔滨出版社.2012,
[9]  
中国与基督教.[M].(法) 谢和耐; 著.商务印书馆.2012,
[10]  
利玛窦传.[M].(美) 史景迁; 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