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印支地块东北缘新元古代侵入岩形成时代的厘定及其构造意义:锆石LA-ICP-MS U-Pb定年及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16
作者
戚学祥 [1 ]
王秀华 [2 ]
朱路华 [1 ,3 ]
胡兆初 [3 ]
李志群 [4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实验室
[2] 中国地质科学院
[3]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4] 云南有色地质局
关键词
新元古代; 锆石LA-ICP-MS U-Pb定年; 姚家寨复式岩体; 印支地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2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印支地块北东缘姚家寨复式岩体位于哀牢山构造带西南翼的浅变质带中,主要由角闪辉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角闪辉长岩以含有大量含水矿物——角闪石为特征,出露面积达70km2的规模表明岩浆侵位于挤压的区域构造条件。岩石的高铝基性岩性质(Al2O3≥16%)及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展示出的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K和Ba)和轻稀土元素(La、Ce)相对原始地幔强烈富集,尤其是Nb和Ta的负异常,以及Mg#(52.14~65.35)与原始的幔源岛弧岩浆相近及在Ta/Yb-Th/Yb图解上所有的角闪辉长岩样品均投在洋内岛弧玄武岩区,揭示其岛弧的岩浆岩性质及其形成于与板块俯冲有关的岛弧环境。花岗闪长岩的埃达克岩性质及K、La和Tb正异常,Nb、Ta、P和Ti强烈负异常的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岛弧型岩浆岩属性揭示其形成于与角闪辉长岩一样的与板块俯冲有关的岛弧环境。锆石LA-ICP-MSU-Pb定年结果显示代表角闪辉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形成时代的锆石生长边结晶年龄分别为763±10Ma(MSWD=4.1)和761±11Ma(MSWD=5.9)。花岗闪长岩穿插于角闪辉长岩之中,展现出前者的侵位时间要晚于后者,但两个样品锆石生长边结晶年龄的相似,说明它们是同一期岩浆活动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物。印支地块东北缘姚家寨复式岩体与扬子地块西缘岩浆岩带一样都具有明显岛弧性质,形成时代基本一致,两地块中早古生代沉积岩演变特点及晚古生代沉积岩、古生物和δ18O/δ13C比值和古地磁的相似性,以及印支地块中缺失扬子地块广泛出露的震旦纪地层,表明印支地块与扬子地块之间的古洋壳是在新元古代开始双向俯冲碰撞,于新元古代晚期拼贴在一起,并在扬子地块西缘和印支地块东北缘各形成一条规模不等的岛弧型岩浆岩带。
引用
收藏
页码:2141 / 215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青藏高原东缘哀牢山-金沙江构造带糜棱状花岗岩的LA-ICP-MS U-Pb定年及其构造意义 [J].
戚学祥 ;
朱路华 ;
李化启 ;
胡兆初 ;
李志群 .
地质学报, 2010, 84 (03) :357-369
[2]   云南大坪大型金多金属矿床叠加成矿作用:地质、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证据 [J].
葛良胜 ;
邓军 ;
李汉光 ;
杨立强 ;
张文钊 ;
袁士松 ;
邢俊兵 .
岩石学报, 2007, (09) :2131-2143
[3]   滇东南发现新元古代岩浆岩:SHRIMP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证据 [J].
刘玉平 ;
叶霖 ;
李朝阳 ;
宋彪 ;
李铁胜 ;
郭利果 ;
皮道会 .
岩石学报, 2006, (04) :916-926
[4]   新元古代超大陆构型中华南的位置 [J].
郑永飞 .
科学通报, 2004, (08) :715-717
[5]   川西新元古代玄武质岩浆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和Nd同位素研究:岩石成因与地球动力学意义 [J].
李献华 ;
李正祥 ;
周汉文 ;
刘颖 ;
梁细荣 .
地学前缘, 2002, (04) :329-338
[6]   滇西特提斯造山带下扬子地块的俯冲板片 [J].
刘福田 ;
刘建华 ;
何建坤 ;
游庆瑜 .
科学通报, 2000, (01) :79-84+114
[7]   云南大坪金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及成矿机理的分析 [J].
韩润生 ;
金世昌 .
昆明工学院学报, 1993, (03) :1-10
[8]  
扬子地台西缘变质基底演化[M]. 地质出版社 , 耿元生等, 2008
[9]  
滇川西部古特提斯造山带[M]. 科学出版社 , 钟大赉等著, 1998
[10]  
哀牢山金矿地质[M]. 地质出版社 , 胡云中等著,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