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河下游地区浅埋古河道沉积与第四系地层划分

被引:7
作者
聂晓红
刘恩峰
张祖陆
机构
[1]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浅埋古河道; 沉积特征; 古河道分期; 第四系划分; 潍河下游地区;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2001.04.017
中图分类号
P531 [古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浅埋古河道带以冲洪积扇体为核心向北呈指掌状分布 ,古河道沉积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早期沉积以中、细砂为主 ,粒度变化比较大 ,晚期沉积物以粉砂为主。在垂向上 ,古河道自下而上分为 5段 ,其粒径呈愈向上愈细的趋势。钻孔剖面分析表明 ,潍河古河道沉积在横向上摆动幅度不大 ,沉积物自浅埋古河道主流带向两侧逐渐变细 ,沉积物粒度也随水动力强弱变化而变化 ,从上游到下游粒度变细 ,分选性增强。潍河下游地区晚更新世以来共发育5期古河道 ,与冰期 -间冰期气候变化相对应。其中 、 期古河道厚度大 ,颗粒粗 ,纵向上连续性好 ,为优良的含水层 ,其埋藏层位与古卤水埋藏层位基本一致 ,相互贯通 ,古河道成为卤水入侵的良好通道。晚期古河道沉积厚度大 ,沉积物粒度小 ,是早期主要的淡水取水层 ,但人类开采地下水的活动使其已成为海水入侵的主要通道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9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莱州湾南岸平原浅埋古河道带研究 [J].
李道高 ;
赵明华 ;
韩美 ;
姜爱霞 ;
张祖陆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0, (01) :23-29
[2]   渤海莱州湾南岸平原黄土阜地貌及其古地理意义 [J].
张祖陆 .
地理学报, 1995, (05) :464-470+481
[3]   鲁北平原黄河古河道初步研究 [J].
张祖陆 .
地理学报, 1990, (04) :457-466
[4]  
中国北方沿海第四纪地下卤水.[M].韩有松等著;.科学出版社.1996,
[5]  
山东沿海区域环境与灾害.[M].赵德三主编;.科学出版社.1991,
[6]  
华北平原古河道研究.[M].吴忱等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