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空间失配理论的研究进展述评

被引:12
作者
虞晓芬
高鋆
梁超
机构
[1]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
关键词
空间失配; 研究进展; 中外比较; 理论基础;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3.03.003
中图分类号
F290 [城市经济理论];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在当前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居民职住分离程度明显增加的现实背景下,空间失配的相关研究有其重要价值与特殊意义。为此,从空间失配内涵的发展变化、理论基础、实证研究、规范研究和中外比较5个方面对失配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概括而言,空间失配以经济地理学、城市经济学、社会学和劳动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为基础,深入研究居住—就业机会的空间关系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与其相关的实证研究主要围绕假说检验、失配程度的度量和失配原因的探讨展开,规范研究则可分为住房歧视和搜寻—匹配模型两种思路。研究发现,中西方对空间失配的研究在城市空间重构背景、对劳动力市场的重视程度与政策建议上存在明显差别。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基于GIS的城市居住与商业空间结构演变相关性研究——以长沙为例 [J].
叶强 ;
曹诗怡 ;
聂承锋 .
经济地理, 2012, 32 (05) :65-70
[2]   北京郊区化进程中的“超非均衡”空间结构 [J].
姚永玲 .
经济地理, 2011, 31 (09) :1458-1462
[3]   北京市职住空间错位对居民通勤行为的影响分析——基于就业可达性与通勤时间的讨论 [J].
刘志林 ;
王茂军 .
地理学报, 2011, 66 (04) :457-467
[4]   广州市保障性住房社区居民的居住-就业选择与空间匹配性 [J].
周素红 ;
程璐萍 ;
吴志东 .
地理研究, 2010, 29 (10) :1735-1745
[5]   空间错位理论研究进展与方法论评述 [J].
刘志林 ;
王茂军 ;
柴彦威 .
人文地理, 2010, 25 (01) :1-6
[6]   基于“空间失配”假设的居民就业障碍研究——以兰州市城关区城中村为例 [J].
王宁 ;
王录仓 ;
李纯斌 ;
吴静 .
经济地理, 2009, 29 (04) :650-653
[7]   北京居住与就业的空间错位研究 [J].
徐涛 ;
宋金平 ;
方琳娜 ;
张宁 .
地理科学, 2009, 29 (02) :174-180
[8]   西方“空间不匹配”假说研究进展及其对中国城市的启示 [J].
刘望保 ;
翁计传 .
规划师, 2008, (01) :91-94
[9]   城市居住与就业的空间配合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J].
孟繁瑜 ;
房文斌 .
城市发展研究 , 2007, (06) :87-94
[10]   就业与居住的空间匹配——基于城市经济学角度的思考 [J].
郑思齐 ;
龙奋杰 ;
王轶军 ;
于璐 .
城市问题, 2007, (06) :5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