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6例IgA肾病中医辨证与肾脏病理关系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被引:108
作者
陈香美
陈以平
谌贻璞
李平
陈建
危成筠
赵宗江
魏日胞
邓跃毅
机构
[1] 解放军总医院肾科解放军肾病中心暨重点实验室,上海龙华医院肾科,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肾科,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肾科,北京中医药大学,解放军总医院肾科解放军肾病中心暨重点实验室,上海龙华医院肾科北京,北京
关键词
IgA肾病; 中医辨证分型; 临床病理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77.5 [中医泌尿学];
学科分类号
1005 ;
摘要
目的:探讨IgA肾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西医临床病理关系。方法:采用多中心协作研究的方法,根据临床表现进行传统的中医辨证,收集实验室检查、肾脏病理等资料,建立数据库,分析286例IgA肾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关系。结果:脾肺气虚、气阴两虚证病理变化较轻,Lee分级以Ⅰ~Ⅲ级为主(72.3%,70.2%);肝肾阴虚证病理变化较重,以Ⅲ~Ⅳ级为主(84.6%);脾肾阳虚证病理变化最重,以Ⅳ~Ⅴ级为主(88.0%)。辨证分型与Lee分级相关显著(r=0.26,P<0.01)。脾肾阳虚证球性硬化比率明显高于脾肺气虚、气阴两虚及肝肾阴虚证。按病变程度进行半定量积分,脾肾阳虚证总积分、肾小球、肾小管一间质、血管积分明显高于其他3个中医证型;肝肾阴虚证总积分、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积分及血管积分明显高于脾肺气虚证;肝肾阴虚证总积分、肾小管-间质和血管积分高于气阴两虚证。脾肺气虚与气阴两虚证两组之间积分无明显差异。结论:经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证明,IgA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IgA肾病病理分级及病变程度显著相关,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对推测肾脏病理改变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肾小管间质损害在IgA肾病中的临床意义 [J].
张燕平 ;
陈香美 ;
庄永泽 ;
危成筠 ;
石晓云 .
中华内科杂志, 2001, (09) :40-44
[2]   540例IgA肾病高血压发生影响因素的分析 [J].
庄永泽 ;
陈香美 ;
张燕平 ;
危成筠 ;
石晓云 ;
童新元 ;
张高魁 .
中华内科杂志, 2000, (06) :11-15
[3]   68例IgA肾病的中医辨证研究 [J].
聂莉芳 .
中医杂志, 1995, (06) :358-358
[4]   100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病理与中医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J].
刘宏伟 ;
时振声 ;
刘云海 .
中医杂志, 1992, (01) :41-43
[6]  
肾病的辨证与辨病治疗[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陈以平, 2003
[7]  
IgA nephropathy:morphologic predictors of progressive renal disease. Lee SMK, Rao VM, Franklin WA, et al. Human Pathology .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