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城市化发展特征及城市发展路径选择流程研究

被引:7
作者
张理茜 [1 ,2 ]
蔡建明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城市化; 路径;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0.11.018
中图分类号
X171.1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脆弱的生态环境会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一定的约束作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城市化,表现出与非脆弱地区不同的特征。以往的研究,更倾向于对各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分别进行研究。本文试图站在更宏观的角度,通过研究生态环境脆弱和非脆弱地区这两个大类在城市化发展方面的异同,明确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城市化发展的特征及合适的路径。首先在阅读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干旱区、喀斯特地区、高寒地区、过渡区等类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的共性,了解其城市化现状及约束因素,并结合学者们的研究,与生态环境良好地区的城市化进行了对比,提出发展的对策。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章第二部分初步构建了一个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城市化发展路径的选择方法及流程。研究表明生态环境脆弱区城市化的制约因素主要有地质条件、地形、水文、气候、植被和地上地下自然资源等,与生态环境良好地区城市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产业选择、人口承载力及城市建设用地等方面,这些方面也是该类地区在城市化过程中应格外重视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城市化路径选择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归类、分析城市化水平及阶段、分析生态环境演变历程、研究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情景分析、制定战略规划,确定城市的功能、定位等。
引用
收藏
页码:2764 / 277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1]  
中国自然区域及开发整治[M]. 科学出版社 , 任美锷,包浩生主编, 1992
[12]  
城市规划原理[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李德华主编, 2001
[13]  
城市空间扩展与土地自然演进[M]. 东南大学出版社 , 杨冬辉著, 2006
[14]  
青藏高原产业布局[M]. 中国藏学出版社 , 张可云著, 1997
[15]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水土保持综合措施研究 [J].
刘贤赵 ;
魏兴华 ;
宿庆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4) :591-597
[16]   干旱区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及应用——以河西地区城市化过程为例 [J].
孙心亮 ;
方创琳 .
干旱区地理, 2006, (05) :668-674
[17]   青藏高原城市化进程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J].
马玉英 .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2006, (03) :54-57
[18]   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规律性及其验证 [J].
乔标 ;
方创琳 ;
黄金川 .
生态学报, 2006, (07) :2183-2190
[19]   青藏高原城市化的制约因素与发展趋势分析 [J].
马玉英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04) :22-25
[20]   产业结构对生态脆弱区环境的影响 [J].
孟函勇 ;
王绍斌 .
农业经济, 2006, (06) :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