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多靶点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研究概述

被引:22
作者
姜默琳
张捷
机构
[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关键词
抑郁症; 作用机制; 针刺治疗;
D O I
10.13288/j.11-2166/r.2016.04.020
中图分类号
R246.6 [神经精神病科];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对近10年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机制研究进行综述,总结针刺是通过调节中枢神经递质、改善神经内分泌、提高神经元可塑性、调节相关信号传导通路以及恢复免疫细胞因子的平衡等途径,多层次、多靶点地发挥抗抑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以各作用系统间的相互影响、穴位与脑区的特异性关联、实验及检测指标的合理设计等为下一步相关研究的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347 / 35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5 条
[61]   针刺对女性更年期抑郁症患者血清雌激素的影响 [J].
李岩 ;
周胜红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02) :109-109
[62]   针刺百会和太冲穴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 [J].
李丽萍 ;
兰敬昀 ;
华金双 ;
孙忠人 .
中医药学报, 2006, (02) :52-53
[63]   抑郁症与神经可塑性(综述) [J].
卢峻 ;
时宇静 ;
费宇彤 ;
图娅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 (01) :43-46
[64]  
The Yin and Yang of NMDA receptor signalling[J] . Giles E. Hardingham,Hilmar Bading.Trends in Neurosciences . 2002 (2)
[65]  
Increased serum interleukin-1-receptor-antagonist concentrations in major depression[J] . Michael Maes,Eric Vandoolaeghe,Rakesh Ranjan,Eugene Bosmans,Raf Bergmans,Roger Desnyder.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 199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