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继发脑梗死患者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检测临床意义

被引:6
作者
梅志忠
彭兰芬
万晓华
邵发保
方浩威
余映丽
陈建军
林菡
机构
[1] 广东省东莞市厚街医院神经医学中心
关键词
继发脑梗死; 止凝血分子标志物; 脑出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脑出血继发脑梗死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早期检测的意义以及脑出血后止凝血状态变化与继发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脑出血继发脑梗死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0例脑出血患者为脑出血对照组,2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脑出血患者在继发脑梗死前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压积(HCT)、血浆内皮素(ET-1)、P选择素(P-S)、蛋白C(PC)、D-二聚体(D-D)值。结果脑出血继发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FIB分别为3.96±1.53/2.77±0.68、2.86±0.44(均P<0.05);P-S分别为22.4±4.07、17.98±3.69、14.96±2.9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P-C分别为3.24±1.25、5.70±1.52、6.56±1.64(均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对早期预测和诊断继发脑梗死以及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以FIB、P-C、P-S三个指标较为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0+72 +7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急性颅脑出血及损伤后血清P-选择素、TNF-α的变化及意义 [J].
米慧 .
实用预防医学, 2008, (04) :1035-1036
[2]   大鼠脑出血后血浆内皮素含量变化实验研究 [J].
李霞 ;
武静 ;
刘杰 ;
相守武 ;
路华 ;
贺燕 .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6, (06) :433-434
[3]   血浆D二聚体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中的变化 [J].
胡晓芳 ;
郑伟 ;
孟冬娅 ;
王璐 ;
皇琳 ;
高洪福 .
血栓与止血学, 2005, (05) :215-216
[4]   急性脑血管病外周血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变化及药物干预 [J].
孙博谦 ;
李巍 ;
葛华 .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4, (09) :799-801
[5]   ET和NO在脑出血中的变化以及硫酸镁的干预作用 [J].
武婕 ;
章柏松 .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04, (01) :32-36+137
[6]   D二聚体测定在DIC诊断中应用价值探讨 [J].
卢秋维 .
广西医学, 2002, (02) :2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