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原典型生态系统退化及植被恢复技术综述

被引:15
作者
陈斌 [1 ,2 ]
李海东 [2 ]
曹学章 [2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
[2]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生态系统退化; 驱动因素; 植被恢复; 西藏高原;
D O 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5.004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导致西藏高原脆弱生态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和破坏,对正在进行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构成严重的潜在威胁。文中在全面梳理西藏高原典型退化生态系统的主要表现(草地退化、湿地退化、工程扰动区植被破坏、风沙化土地不断扩张)、识别其驱动因素(气候变化、过度放牧和工程扰动)的基础上,总结了西藏高原典型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技术措施(围栏封育、人工种草、工程扰动分类恢复、适生植物种选择、沙障设置等),以期为进一步加强西藏高原退化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治理、促进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3 条
[1]  
藏中拉屋铜矿区生态恢复研究.[D].张涪平.华中农业大学.2012, 11
[2]  
雅鲁藏布江流域风沙化土地遥感监测与植被恢复研究.[D].李海东.南京林业大学.2012, 10
[3]  
Dynamics of aeolian sandy land in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basin of Tibet; China from 1975 to 2008.[J].Weishou Shen;Haidong Li;Ming Sun;Jiang Jiang.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2012,
[4]  
Can mobile sandy land be vegetated in the cold and dry Tibetan Plateau in China?.[J].Qi Lu;Xuequan Wang;Bo Wu;Hongxiao Yang.Frontiers of Biology in China.2009, 1
[5]   卫星遥感监测近30年来青藏高原湖泊变化 [J].
万玮 ;
肖鹏峰 ;
冯学智 ;
李晖 ;
马荣华 ;
段洪涛 ;
赵利民 .
科学通报, 2014, 59 (08) :701-714
[6]   西藏地区水电站建设水土流失影响及植被修复措施探讨——以多布水电站为例 [J].
曹永翔 ;
韩晓峰 ;
权广峰 .
西北水电, 2014, (01) :7-9+23
[7]   西藏高寒河谷沙地生态恢复与安全屏障建设的对策建议 [J].
李海东 ;
沈渭寿 ;
赵卫 ;
邹长新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3, 36 (12) :160-163+174
[8]   高寒河谷流动沙地生境因子变化及其对播种期的影响 [J].
李海东 ;
沈渭寿 ;
燕守广 ;
王涛 ;
唐军 .
山地学报, 2013, (06) :647-655
[9]   西藏扎其阿嘎矿区植被调查及其恢复技术探讨 [J].
扎西次仁 ;
拉琼 ;
次增卓玛 ;
朱卫东 ;
格桑卓玛 ;
次仁顿珠 .
西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27 (02) :1-5
[10]   雅鲁藏布江高寒河谷流动沙地适生植物种筛选和恢复效果 [J].
沈渭寿 ;
李海东 ;
林乃峰 ;
张涛 ;
袁磊 ;
孙明 ;
孙俊 ;
纪迪 .
生态学报, 2012, 32 (17) :5609-5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