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河谷流动沙地生境因子变化及其对播种期的影响

被引:6
作者
李海东 [1 ]
沈渭寿 [1 ]
燕守广 [1 ]
王涛 [1 ]
唐军 [2 ]
机构
[1]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地下水与环境系统工程创新基地
关键词
风沙化土地; 植被恢复; 生境因子; 雅鲁藏布江高寒河谷;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13.06.001
中图分类号
X173 [环境植物学]; S725 [造林技术];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野外观测了流动沙地植被恢复试验期间的生境因子(降水、地温、土壤水分和风沙运动),结合文献[13]所报道的2008—2011年人工模拟飞播试验结果,分析了西藏高寒河谷流动沙地生境因子变化特征及其对最佳播种期的影响,以期为该区域正在进行的风沙化土地植被恢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降水量大小及其时间分布、不同类型沙地和沙丘坡向的土壤水分状况,决定着种子发芽、出苗和生长过程中能否得到持续不断的土壤水分补给,从而保证新播植物的根系前在越冬穿过旱季的干沙层,到达土壤水分较稳定的土层而顺利越冬。2.裸露于沙丘表面的种子因高温灼烧而干瘪、开裂,丧失发芽能力,尤其是刚出土的新生芽和幼苗对日灼很敏感,常出现3~4.5 cm幼苗与地表接触的根茎结合部受日灼而死亡的现象。3.选择6月下旬前后作为植被恢复的最佳播种时间,通过河谷风向变换频繁引起的风沙运动,完成飞播植物种子的自然覆沙,既能满足新播植物种子发芽和出苗对土壤水分的需求,亦能提供相应的生长期,使植株高和根系长度生长到一定程度而保证新播苗顺利越冬。
引用
收藏
页码:647 / 65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雅鲁藏布江高寒河谷流动沙地适生植物种筛选和恢复效果 [J].
沈渭寿 ;
李海东 ;
林乃峰 ;
张涛 ;
袁磊 ;
孙明 ;
孙俊 ;
纪迪 .
生态学报, 2012, 32 (17) :5609-5618
[2]   雅鲁藏布江山南宽谷风沙化土地土壤养分和粒度特征 [J].
李海东 ;
沈渭寿 ;
邹长新 ;
袁磊 ;
纪迪 .
生态学报, 2012, 32 (16) :4981-4992
[3]   干旱胁迫下砂生槐、锦鸡儿的生理生化特性与抗旱性 [J].
罗大庆 ;
薛会英 ;
权红 ;
王立辉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 25 (09) :122-127
[4]   西藏高寒风沙化土地飞播可行性分析 [J].
沈渭寿 ;
李海东 ;
张涛 ;
邹长新 ;
燕守广 ;
袁磊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9, 25 (01) :106-111
[5]   毛乌素沙地降雨入渗和蒸发特征 [J].
原鹏飞 ;
丁国栋 ;
王炜炜 ;
王翔宇 ;
石慧书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8, (04) :23-27
[6]   基于气象因子的咸阳市飞播造林播期确定 [J].
赵奕兵 ;
徐军昶 ;
窦慎 ;
张雅维 ;
白昊 .
林业资源管理, 2007, (01) :83-86
[7]   植物对荒漠生境的趋同适应 [J].
马淼 ;
李博 ;
陈家宽 .
生态学报, 2006, (11) :3861-3869
[8]   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沙丘环境的适应机制 [J].
朱雅娟 ;
董鸣 ;
黄振英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1) :137-142
[9]   鄂尔多斯高原4种主要沙生植物种子萌发与出苗对水分和沙埋的响应 [J].
聂春雷 ;
郑元润 .
植物生态学报, 2005, (01) :32-41
[10]   植物生活史繁殖对策与干扰关系的研究 [J].
刘志民 ;
蒋德明 ;
高红瑛 ;
常学礼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3) :418-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