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丘陵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时空变异分析

被引:9
作者
王飞 [1 ,2 ]
石祖梁 [1 ,2 ]
李想 [1 ]
方放 [3 ]
郑顺安 [1 ,2 ]
刘申 [3 ,4 ]
孙仁华 [1 ]
机构
[1] 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
[2] 农业部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与模式重点实验室
[3] 中国农业科学院
[4]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
东南丘陵区; 农村生活能源; 消费结构; 变化趋势; 区域差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为明确我国农村能源消费结构的区域特征,推动我国东南丘陵区农村经济和能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方法]以1991~2014年农村能源的统计数据为基准,选取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海南等8个省(市),系统分析了煤、电、油、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煤气、秸秆、柴薪、沼气和太阳能等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1)从能源消费强度看,东南丘陵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总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以2004年为分界点),2014年较1991年降低了14%;农村生活能源人均消费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增幅为34%。(2)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非商品能源消费所占比重逐渐下降,而商品能源消费比重显著提升,并于2011年后开始高于非商品能源;秸秆和柴薪的消费比重从1991年的80.8%降至2014年的39.6%,而煤、电、沼气、油、液化石油气、太阳能消费比重均显著增加,分别达到28.4%、17.7%、3.5%、2.9%、4.7%、14%、3%。(3)从能源消费区域结构看,不同省份之间农村生活能源变化存在区域异质性,湖南和海南省生活能源消费总量呈升高趋势,其余5省份则相反;至2014年,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商品能源开始占主导地位,而福建、湖北和海南省秸秆、柴薪的利用比重仍高于50%。[结论]因地制宜开展多元化、重点化、渐进化的农村能源发展模式,推动区域能源结构调整,是保障东南丘陵区农村生活能源有效供应、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理性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121 / 12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1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