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东格鲁病(球状病毒)在我国的发生

被引:4
作者
谢联辉
林奇英
机构
关键词
二点黑尾叶蝉; 球状病毒; 电光叶蝉; 潜育期; 稻株; 病毒形态; 水稻害虫; 水稻东格鲁病; 介体昆虫;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水稻东格鲁病(Rice tungro)是六十年代初在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被首次发现的一种水稻病毒病,我国过去未曾有发生的报道。1979年作者在湘南和闽南的稻田中查到一种黄化型病株,经研究证实,其病状、传播途径、介体种类、传毒特性和病原性状等,均与国外有关东格鲁病的报道基本一致。病害由二点黑尾叶蝉、黑尾叶蝉和电光叶蝉以短暂性或半持久性的方式传播;病毒在介体昆虫内,没有明确的循回期;病害在稻株中的潜育期为11—45天,一般多在20天左右。病原病毒为球状质粒,直径30—35nm。所有这些与国内曾经流行的水稻黄叶病(黄矮病)完全不同。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广东水稻黄矮病初侵染源和媒介昆虫的初步研究 [J].
范怀忠 ;
斐文益 .
华南农学院学报, 1980, (01)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