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麦和玉米农田N2O减排措施及潜力

被引:4
作者
李昕 [1 ,2 ]
孙文娟 [1 ]
黄耀 [1 ]
于凌飞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抑制剂; 缓(控)释肥; 减少施氮量; N2O; 减排潜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旱作农田是N2O的主要排放源,削减其N2O排放有助于整体降低农田温室气体排放。运用整合分析(Metaanalysis)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农业管理措施对中国小麦和玉米农田N2O排放的影响,并估算了各减排措施的减排潜力。结果表明:添加抑制剂可显著减少小麦和玉米农田N2O排放36%46%,并增加作物产量;施氮量减少30%以内,可削减N2O排放10%18%,且对产量无明显影响;施用缓(控)释肥和秸秆还田能显著减少小麦田N2O排放,但对玉米田的减排效果并不显著。在不同的减排措施下,中国小麦和玉米农田N2O减排潜力分别为9.29~13.90 Gg N2O-N/生长季和10.53~23.19 Gg N2O-N/生长季。河南、山东、河北和安徽省小麦田减排潜力最大,占全国小麦田N2O减排潜力的53%;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北和河南省玉米田减排潜力最大,约占全国玉米田N2O减排潜力的50%。
引用
收藏
页码:273 / 28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生物硝化抑制剂应用研究进展 [J].
王国强 ;
孙焕明 ;
彭婧 ;
薛书浩 .
安徽农业科学, 2016, 44 (11) :66-69+78
[2]   中国主要旱地农田N2O背景排放量及排放系数特点 [J].
徐玉秀 ;
郭李萍 ;
谢立勇 ;
云安萍 ;
李迎春 ;
张璇 ;
赵迅 ;
刁田田 .
中国农业科学, 2016, 49 (09) :1729-1743
[3]   中国作物秸秆资源量估算与利用状况研究进展 [J].
彭春艳 ;
罗怀良 ;
孔静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 35 (03) :14-20
[4]  
Impacts of Fertilization Alternatives and Crop Straw Incorporation on N2O Emissions from a Spring Maize Field in Northeastern China[J]. YANG Li,WANG Li-gang,LI Hu,QIU Jian-jun,LIU Hui-ying.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4(04)
[5]   冬小麦/大葱轮作体系N2O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J].
张静 ;
李虎 ;
王立刚 ;
邱建军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 31 (08) :1639-1646
[6]  
Long-Term Application of Organic Manure and Mineral Fertilizer on N2O and CO2 Emissions in a Red Soil from Cultivated Maize-Wheat Rotation in China[J]. ZHAI Li-mei,LIU Hong-bin,ZHANG Ji-zong,HUANG Jing and WANG Bo-ren Key Laboratory of Nonpoint Pollution Control,Ministry of Agriculture/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P.R.China.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11(11)
[7]   施肥处理和环境因素对华北平原春玉米田N2O排放的影响——以山西晋中为例 [J].
周鹏 ;
李玉娥 ;
刘利民 ;
万运帆 ;
刘运通 .
中国农业气象, 2011, 32 (02) :179-184
[8]   脲酶/硝化抑制剂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J].
高岩 ;
曾路生 ;
石元亮 ;
周爱军 ;
王玲莉 ;
聂宏光 .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07) :153-157
[9]   氮肥管理对夏玉米土壤CH4和N2O排放的影响 [J].
胡小康 ;
黄彬香 ;
苏芳 ;
巨晓棠 ;
江荣风 ;
张福锁 .
中国科学:化学, 2011, 41 (01) :117-128
[10]   施用高效氮肥对农田NO的减排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 [J].
廖千家骅 ;
颜晓元 .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12) :1695-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