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逮捕制度改革检讨

被引:34
作者
刘计划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逮捕制度; 逮捕条件; 逮捕审查程序; 羁押必要性;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19.05.008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基于无罪推定与保障人权原则,逮捕作为未决羁押处分,应当受到严格规制。我国三次修改《刑事诉讼法》,均对逮捕制度进行了改革。1996年修法,修正了逮捕的证据要件;2012年修法,明确了逮捕的社会危险性要件即必要性要件,确立了准诉讼化审查程序模式,并构建了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实证研究表明,这两次修法对逮捕适用没有产生明显影响,未能有效减少逮捕适用,过度适用逮捕的问题未获解决。根本原因是,检察机关惯于先行作出"有罪认定"进而奉行"构罪即捕",不能真正履行逮捕社会危险性即必要性要件审查义务。2018年修法,仅在逮捕条件条文中增加一款社会危险性考虑因素的规定,并无实质意义。鉴于检察机关审查批准逮捕模式无法克服自身局限,遭遇改革瓶颈,建立法院统一审查逮捕模式从而实现逮捕审查司法化方为出路。
引用
收藏
页码:137 / 157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论我国数量刑法学的构建 [J].
储槐植 ;
何群 .
中国法学, 2019, (03) :186-203
[2]   简论审查逮捕的诉讼化转型 [J].
张晓津 ;
刘涛 .
人民检察, 2017, (21) :15-20
[3]   司法改革背景下逮捕的若干问题研究 [J].
孙谦 .
中国法学, 2017, (03) :22-48
[4]   刑事诉讼法总则检讨——基于以审判为中心的分析 [J].
刘计划 .
政法论坛, 2016, 34 (06) :30-46
[5]   我国台湾地区羁押制度改革研究 [J].
高通 .
台湾研究集刊, 2011, (05) :85-94
[6]   逮捕功能的异化及其矫正——逮捕数量与逮捕率的理性解读 [J].
刘计划 .
政治与法律, 2006, (03) :149-155
[7]   法国刑事诉讼法改革的新进展——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赴欧洲考察报告之一 [J].
陈卫东 ;
刘计划 ;
程雷 .
人民检察, 2004, (10) :66-71
[8]  
刑事案件审查逮捕指引[M]. 中国检察出版社 , 最高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厅, 2015
[9]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 2012
[10]  
人民检察史[M]. 中国检察出版社 , 孙谦,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