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审查逮捕的诉讼化转型

被引:4
作者
张晓津
刘涛
机构
[1] 最高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厅
关键词
审查逮捕; 诉讼化; 模式; 实质化审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审查逮捕诉讼化具有兼听、中立、亲历和可救济的特征。实现审查逮捕诉讼化转型的根本原因在于采用诉讼化方式审查逮捕,提高办案质量,提升司法公信力,并有效降低羁押率,让逮捕体现刑事强制措施本质。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六条增加了审查逮捕的诉讼化程度,改革的实质是将法律的规定落到实处。我国审查逮捕诉讼化应采用分别听取意见和对审开庭相结合的模式,应当重视侦查阶段辩护律师的参与程度,加强律师法律援助工作和完善值班律师制度;未来需要对证据条件进行实质审查。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司法改革背景下逮捕的若干问题研究 [J].
孙谦 .
中国法学, 2017, (03) :22-48
[2]   审查逮捕程序诉讼化改革的背景与框架 [J].
万毅 .
人民检察, 2017, (10) :47-48
[3]   审查逮捕程序宜坚持适度司法化原则 [J].
龙宗智 .
人民检察, 2017, (10) :43-44
[4]   逮捕案件公开审查机制探索 [J].
周永年 ;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课题组 .
人民检察, 2016, (23) :60-63
[7]   羁押启动权与决定权配置的比较分析 [J].
陈卫东 ;
陆而启 .
法学, 2004, (11) :73-81
[8]  
世界各国刑事诉讼法.[M].《世界各国刑事诉讼法》编辑委员会.中国检察出版社.2016,
[9]  
未决羁押制度的研究.[M].江涌; 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
[10]  
比较刑事诉讼法.[M].陈瑞华;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