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相断陷盆地源-汇时空耦合控砂原理:基本思想、概念体系及控砂模式

被引:133
作者
徐长贵
机构
[1]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陆相断陷盆地; 源-汇; 时空耦合; 有效物源体系; 高效汇聚体系; 基准面转换体系; 控砂模式; 渤海海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以渤海海域为例,首次尝试将从"源"到"汇"的研究思路应用到断陷湖盆沉积体系研究中来,提出将沉积物从剥蚀到搬运、堆积的整个沉积动力学过程看成一个完整的源-汇系统来探讨砂岩的富集机理。在复杂的陆相断陷盆地,一个砂岩富集区常常都对应一个完整的源-汇时空耦合系统。源-汇时空耦合体系包括有效物源体系、高效汇聚体系和基准面转换体系,其中有效物源体系包括显性物源体系和隐蔽性物源体系,隐蔽性物源体系包含时间上的隐蔽性物源体系和空间上的隐蔽性物源体系,识别隐蔽性物源体系对陆相断陷盆地储层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效汇聚体系由输砂通道、坡折带、碎屑物质的可容纳空间共同构成;基准面转换体系主要控制了一个层序内砂体发育的时期。渤海海域复杂的构造演化形成了盆缘断裂墙角式源-汇体系、盆缘断裂走向斜坡式源-汇体系、盆缘断裂相向消减式源-汇体系、盆缘断裂沟谷式源-汇体系、盆缘走滑断裂源-汇体系、凸起轴向源-汇体系及缓坡沟谷式源-汇体系等7种常见的源-汇时空耦合控砂模式;勘探实践证明,在源-汇时空耦合控砂体系这一认识指导下,大大提高了渤海古近系储层预测成功率,为推动渤海古近系勘探做出了重要贡献,这对其他类似盆地沉积体系分析和储层预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1+21+88 +21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动态物源”控砂模式 [J].
赖维成 ;
宋章强 ;
周心怀 ;
徐长贵 ;
李建平 ;
王晓刚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6) :763-768
[2]   辽西凹陷锦州25-1大型轻质油田发现的地质意义 [J].
徐长贵 ;
周心怀 ;
邓津辉 ;
魏刚 ;
赖维成 .
中国海上油气, 2010, 22 (01) :7-11+16
[3]   渤海海域古近系湖盆边缘构造样式及其对沉积层序的控制作用 [J].
徐长贵 ;
于水 ;
林畅松 ;
王昕 ;
王粤川 ;
李慧勇 .
古地理学报, 2008, (06) :627-635
[4]   渤中凹陷古近系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J].
谢武仁 ;
邓宏文 ;
王洪亮 ;
徐长贵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8, (03) :101-107
[5]   渤海古近系坡折带成因类型及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 [J].
徐长贵 .
中国海上油气, 2006, (06) :365-371
[6]   渤中凹陷古近系构造层序研究 [J].
周士科 ;
魏泽典 ;
邓宏文 ;
王洪亮 ;
谢武仁 ;
杨孝 .
中国海上油气, 2006, (04) :236-240+254
[7]   渤海海域地质-地球物理储层预测技术及其应用 [J].
赖维成 ;
徐长贵 ;
于水 ;
周心怀 .
中国海上油气, 2006, (04) :217-222
[8]   “源”“汇”景观理论及其生态学意义 [J].
陈利顶 ;
傅伯杰 ;
赵文武 .
生态学报, 2006, (05) :1444-1449
[9]   辽东湾地区辽西凹陷中南部古近系构造格架与层序地层格架及古地理分析 [J].
徐长贵 ;
许效松 ;
丘东洲 ;
赖维成 ;
周心怀 .
古地理学报, 2005, (04) :449-459
[10]   渤海古近系中深层储层预测技术及其应用 [J].
徐长贵 ;
赖维成 .
中国海上油气, 2005, (04) :23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