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螺旋”效应与网络群体性事件应对

被引:22
作者
顾金喜
机构
[1] 浙江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
[2] 浙江省科学发展观和浙江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沉默的螺旋; 群体极化; 网络群体性事件;
D O I
10.15944/j.cnki.33-1010/d.2014.01.015
中图分类号
D631.43 [公共秩序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沉默的螺旋"理论受到了网络与信息技术革命的很大挑战,网络社会甚至出现了"反沉默的螺旋"现象。但现实社会中的仇腐仇官现象以及网络环境所形成的类似意见气候,集中体现为群体无意识或非理性行为以及群体极化,导致大量的网络群体性事件,说到底仍是"沉默的螺旋"效应在网络社会的现实反映,亦给各级政府妥善应对此类事件带来了很大挑战。唯有强化源头治理、规范网络行为、重塑网络意见环境,并建构起立体多元的媒体传播渠道与受众整合机制,巧用各种传播技巧,各级政府才能妥善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使"沉默的螺旋"成为积极、开放的"螺旋"。
引用
收藏
页码:106 / 11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四个前沿 [J].
熊壮 .
国际新闻界, 2011, 33 (11) :43-48
[2]   组织平台创新与虚拟社会管理的科学化——以宁波市江东区“社区网络发言人”建设个案为例 [J].
顾金喜 .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11, (05) :24-27
[3]   网络群体性事件与地方政府治理创新——基于网络典型案例的分析 [J].
陶建钟 .
未来与发展, 2011, 34 (08) :65-69
[4]   变幻的螺旋:社会舆论形成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网络时代“沉默的螺旋”面临的挑战 [J].
原源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8 (02) :152-154
[5]   危机信息的整合传播研究 [J].
魏玖长 .
中国应急管理, 2010, (02) :31-33
[6]   沉默的螺旋与意见表达——以“抵制家乐福”事件为例 [J].
张金海 ;
周丽玲 ;
李博 .
国际新闻界, 2009, (01) :45-48
[7]   “沉默的螺旋”在互联网下的终结——以“范跑跑”事件为例 [J].
刘英 .
新闻爱好者(理论版), 2008, (12) :122-123
[8]   “沉默的螺旋”假说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实证研究 [J].
谢新洲 .
现代传播, 2003, (06) :17-22
[9]   受众行为的反沉默螺旋模式 [J].
刘建明 .
现代传播, 2002, (02) :39-41
[10]  
政治自由主义[M]. 译林出版社 , (美)约翰·罗尔斯(JohnRawls)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