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时空耦合区域差异研究

被引:7
作者
路正南
杨雪莲
机构
[1] 江苏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资源环境; 经济; 耦合协调; 时空差异;
D O I
10.13546/j.cnki.tjyjc.2016.21.030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文章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将资源、环境、经济三大系统量化,基于耦合度与协调度双重评价模型,研究我国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三大系统的时空耦合特征及其分类。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四大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系统耦合度均呈缓慢上升态势,由拮抗型升级为磨合型;协调度共经历快速上升、剧烈振荡和反复不定三个阶段,除东北地区出现明显回落,退化为勉强型协调外,其他地区协调度均有所提升但增速放缓,维持中级良好协调水平;各区域耦合度与协调度空间集聚效应较为显著,其中,河南、山西、安徽、辽宁等为良好互动耦合的典型代表;耦合作用与协调水平在空间上具备明显的不对应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1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上海市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 [J].
曹瑞瑞 ;
蒋震 .
统计与决策, 2015, (12) :134-136
[2]   我国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 [J].
黄新焕 ;
王文平 ;
蔡彬清 .
统计与决策, 2015, (09) :68-70
[3]   长三角城市群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J].
朱江丽 ;
李子联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25 (02) :75-82
[4]   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度和不协调来源——基于CREE-EIE分析框架 [J].
黄建欢 ;
杨晓光 ;
胡毅 .
中国工业经济, 2014, (07) :17-30
[5]   武汉城市圈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耦合作用的时空结构 [J].
刘承良 ;
段德忠 ;
余瑞林 ;
王涛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05) :145-152
[6]   天津市经济增长与资源和环境的脱钩关系及反弹效应研究 [J].
苑清敏 ;
邱静 ;
秦聪聪 .
资源科学, 2014, 36 (05) :954-962
[7]   基于利益视角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诊断方法研究 [J].
张郁 ;
杨青山 .
经济地理, 2014, 34 (04) :166-170
[8]  
熵变视角的吉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判别[J]. 孙平军,修春亮,张天娇. 应用生态学报. 2014(03)
[9]  
The curse of natural resources[J] . Jeffrey D. Sachs,Andrew M. Warner.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 2001 (4)
[10]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 .2 Panayotou,T. Economic Survey of Europe .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