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半岛尾巨桉人工林树干液流对台风天气的响应

被引:6
作者
王志超
许宇星
竹万宽
杜阿朋
机构
[1] 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广东湛江桉树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关键词
尾巨桉; 台风; 树干液流; 热扩散式探针法;
D O 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4.021
中图分类号
S792.39 [桉];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目的]为正确认识台风对桉树人工林蒸腾耗水的影响。[方法]采用热扩散茎流计对尾巨桉树干液流在台风前后进行连续监测,分析其对台风天气的响应,并同步测定林分气象条件,分析台风过程中树干液流与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台风当天,树干液流密度与台风登陆前后(单峰)不同,呈不规律多峰型曲线,树干日均液流密度(2.89 mL·h-1·cm-2)较台风前减少53%,夜间液流波动较大;日间最大峰值(7.76 mL·h-1·cm-2)出现在下午,峰值较台风前降低55%,树干液流日通量极显著小于台风登陆前后;台风登陆前树干液流密度峰值(17.4 mL·h-1·cm-2)及平均液流密度(6.15 mL·h-1·cm-2)分别是台风登陆过后的1.24倍和1.14倍,台风后树干液流日通量较台风前均有所下降;台风当天,影响液流的主要气象因子为风速、大气温度、空气湿度、水汽压亏缺和降雨量,液流与风速的相关系数较台风前增大52%,与降雨量的相关系数是台风前的2.6倍,与其他因子的相关系数较台风前均下降了50%左右,而台风登陆前后之间的主要影响因子差异不大。[结论]台风当天的日均液流密度、白天的平均液流密度和日通量均极显著小于台风前后,而夜间液流显著大于台风前后;台风前后的日均液流密度差异不显著,夜间液流台风前显著大于台风后;台风过程中风速成为影响液流的关键因子,与太阳辐射相关性不显著,其他影响因子与台风前后相同,但相关系数除风速和降雨量外均显著下降。
引用
收藏
页码:679 / 68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1]  
沿海沙地木麻黄人工林树干液流特征研究.[D].白永会.福建农林大学.2012, 12
[12]  
Transpiration from a multi-species deciduous forest as estimated by xylem sap flow techniques.[J].Stan D Wullschleger;P.J Hanson;D.E Todd.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01, 1
[13]  
The effects of windthrow on forests at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 a review.[J].Nina G Ulanova.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00, 1
[14]  
广东桉树人工林耗水量研究.[D].张宁南.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 02
[15]   海南岛中部丘陵地区受台风侵袭影响的4种植物群落凋落物动态 [J].
王敏英 ;
刘强 ;
高静 .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2) :156-160
[16]   雷州半岛桉树无性系抗风性的研究 [J].
朱成庆 .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04) :532-536
[17]   森林的风/雪灾害研究综述 [J].
李秀芬 ;
朱教君 ;
王庆礼 ;
刘足根 .
生态学报, 2005, (01) :148-157
[18]   日本冲绳岛琉球松林台风干扰后的群落特点 [J].
王勤 ;
徐小牛 ;
平田永二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3, (04) :400-406
[19]   台风对红树林损害及预防的研究 [J].
陈玉军 ;
郑德璋 ;
廖宝文 ;
郑松发 ;
昝启杰 ;
宋湘豫 .
林业科学研究, 2000, (05) :524-529
[20]   热带山地雨林生态系统水文动态特征的研究 [J].
陈步峰 ;
周光益 ;
曾庆波 ;
吴仲民 ;
李意德 .
植物生态学报, 1998, (01) :6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