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 条
大兴安岭北部塔河堆晶辉长岩体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89
作者:
周长勇
[1
]
吴福元
[2
]
葛文春
[1
]
孙德有
[1
]
Abdel RAHMAN A A
[1
]
张吉衡
[1
]
程瑞玉
[1
]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岩石成因;
锆石U-Pb定年;
塔河堆晶辉长岩;
大兴安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 [岩浆岩(火成岩)];
P597.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系统地报道了大兴安岭北部塔河辉长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锆石Hf同位素特征,重点讨论了塔河堆晶辉长岩体的岩石成因、原始岩浆的源区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塔河堆晶辉长岩体SiO2含量从42.5%到47.4%,平均为45.2%,Al2O3为15.9-32.9%,平均为23.6%,大于17%,CaO为11.7-17.1%,TiO2<0.5%,P2O5<0.1%,富集LILE, 亏损HFSE,这些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活动大陆边缘或岛弧环境的辉长岩。激光ICP-MS锆石年龄测定结果显示,塔河辉长岩形成于333±8 Ma前。负的εHf(t)值(-2--5)表明其源区为富集型岩石圈地幔或下地壳。因此,本文推测,塔河堆晶辉长岩来自于地幔辉石岩的部分熔融,该源区的形成可能与俯冲背景下流体交代作用有关,从而表明在330 Ma左右,该区存在过板块的消减作用,可能与松嫩和兴安地块拼合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763 / 775
页数:1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