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雾和霾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的对比评估

被引:21
作者
司鹏
高润祥
机构
[1] 天津市气象局
关键词
雾和霾; 自动观测; 人工观测; 对比评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12 [探测技术与方法]; X831 [大气监测];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070602 ;
摘要
为适应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方向,提高新型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的质量及可用性,研究中对天津地区10个地面气象站1951—2014年历年2月人工观测及2014年2月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的轻雾、雾、霾现象进行对比评估。结果表明:天津地区历年2月轻雾的平均日数为10 d,雾和霾均为2 d,轻雾和霾同期出现的日数占有天气现象的7.4%,而雾和霾同期出现日数仅占0.7%;平行观测期的对比分析得到人工观测轻雾日数比自动观测多11 d,雾日数和霾日数均比自动观测少6 d,其中,轻雾和雾的判别差异集中出现在每日08:00(北京时,下同),霾则基本出现在每日08:00,14:00,17:00,20:00;通过对比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的能见度数据发现,二者相对偏差达25.1%,能见度小于15.0 km时,自动观测的能见度有60%76%数值偏小,特别是08:00和20:00,因此,在相对湿度满足条件的情况下,能见度的判别误差是导致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轻雾、雾、霾现象判别差异的重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240 / 24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山东省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数据差异分析.[D].周春珍.兰州大学.2009, 12
[2]   “雾霾”成因的深层法律思考及防治对策 [J].
白洋 ;
刘晓源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06) :27-33
[3]   城市化对北京霾日数影响统计分析 [J].
郑祚芳 .
生态环境学报, 2013, 22 (08) :1381-1385
[4]   2009年秋季南京地区一次持续性灰霾天气过程研究 [J].
高岑 ;
王体健 ;
吴建军 ;
费启瓅 ;
曹璐 .
气象科学, 2012, 32 (03) :246-252
[5]   近十年中国灰霾天气研究综述 [J].
吴兑 .
环境科学学报, 2012, 32 (02) :257-269
[6]   1960—2009年广西霾日时空变化特征 [J].
廖国莲 ;
曾鹏 ;
郑凤琴 ;
韦玉洁 .
应用气象学报, 2011, (06) :732-739
[7]   自动与人工观测风速和风向的差异分析 [J].
苑跃 ;
赵晓莉 ;
王英 ;
刘霄 .
气象, 2011, 37 (04) :490-496
[8]  
公路能见度概念及测量仪器的计量校准原理与方法探讨.[J].王光里;.吉林交通科技.2010, 03
[9]   自动与人工观测气压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J].
鞠晓慧 ;
任芝花 ;
曹丽娟 ;
刘小宁 .
气象, 2010, 36 (01) :104-110
[10]   大连自动站与人工站观测数据的差异对比分析 [J].
宋军 ;
高磊 ;
王秀萍 ;
刘莉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9, 25 (01) :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