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秋季南京地区一次持续性灰霾天气过程研究

被引:32
作者
高岑 [1 ,2 ]
王体健 [1 ]
吴建军 [2 ]
费启瓅 [2 ]
曹璐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 江苏省气象局
关键词
灰霾; 能见度; 空气污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7.1 [大气光学现象(大气光学)];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2009年10月14—27日,南京地区发生了一次持续性的灰霾天气过程。利用气象观测资料和污染物浓度监测资料,结合焚烧点监测、后向气流轨迹模拟,分析了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的浓度演变特征、气象要素特征及产生持续灰霾天气的可能原因。研究表明,该次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能见度低于10 km,空气污染指数最大时达到195。地面PM2.5质量浓度有显著增长,在26日达到最大值为0.782 mg/m3。NO2质量浓度日均值在24日和27日超过了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含量分别为0.094和0.099 mg/m3,对应NOx质量浓度分别为0.105和0.108 mg/m3。SO2质量浓度在22日达到峰值,最大值为0.161 mg/m3,平均值为0.083 mg/m3,低于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分析显示:近半个月内南京地区天气形势稳定,处于持续温度偏高、干燥无雨的状态,非常有利于灰霾天气的发生。卫星监测发现24、25、26日江淮之间中部均有火点,其中24日有50个着火点,25日增加为85个,26日减少为38个,表明有秸秆焚烧现象存在。从后向气流轨迹分析来看,在秸秆焚烧最为严重的3 d内,南京地区主要受到来自东到东北方向气流的影响,有利于秸秆焚烧形成的污染物经气流输送影响南京,造成严重灰霾天气。
引用
收藏
页码:246 / 25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南京近郊主要大气污染物的观测分析研究
    沈毅
    王体健
    韩永
    谢旻
    [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5 (06) : 746 - 756
  • [2] 江苏沿江一次重霾天气成因分析
    俞剑蔚
    孙燕
    张备
    董喜春
    陈雨
    [J]. 气象科学, 2009, 29 (05) : 664 - 669
  • [3] 青岛市水平能见度变化特征及气象影响因子分析
    王晓丽
    张苏平
    张晓梅
    薄兆海
    [J]. 气象科学, 2008, 28(S1) (S1) : 31 - 36
  • [4] 南京市郊雾水中重金属和大气污染物的观测分析
    汤莉莉
    牛生杰
    陆春松
    许潇锋
    徐杰
    樊曙先
    李子华
    [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8, (04) : 592 - 598
  • [5] 淄博市污染气象特征与大气环境容量
    朱敏
    王体健
    李淑玲
    窦建平
    [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7, (03) : 312 - 319
  • [6] 南京市主城区大气颗粒物来源探讨
    黄辉军
    刘红年
    蒋维楣
    黄世鸿
    张予燕
    [J]. 气象科学, 2007, (02) : 162 - 168
  • [7] 重庆冬季大气气溶胶的物理、化学特征
    朱彬
    马力
    杨军
    李子华
    曾祥平
    [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6, (05) : 662 - 668
  • [8] 南京市气溶胶PM2.5一次来源解析
    樊曙先
    徐建强
    郑有飞
    谢学俭
    [J]. 气象科学, 2005, (06) : 587 - 593
  • [9] 北京市能见度下降与颗粒物污染的关系
    宋宇
    唐孝炎
    方晨
    张远航
    胡敏
    曾立民
    李成才
    毛节泰
    MICHAEL BERGIN
    [J]. 环境科学学报, 2003, (04) : 468 - 471
  • [10] 生态环境变化对雾的影响
    黄玉仁
    黄玉生
    李子华
    陈宝君
    [J]. 气象科学, 2000, (02) : 129 -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