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沿江一次重霾天气成因分析

被引:28
作者
俞剑蔚 [1 ]
孙燕 [1 ]
张备 [1 ]
董喜春 [2 ]
陈雨 [2 ]
机构
[1] 江苏省气象台
[2] 常州市气象局
关键词
霾; 气象条件; 边界层厚度; 焚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7.1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综合应用美国极轨卫星NOAA-18遥感资料、地面自动站、人工站、风廓线雷达资料以及环境监测站污染物资料等多种资料,对2008年10月28日发生在江苏沿江地区的一次罕见霾天气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次过程的根本原因是沿江地区农民大规模焚烧稻秆排放的烟尘,而近地层偏东风的平流输送和辐合是造成霾的主要原因,同时逆温层结、弱下沉运动、低边界层高度等因素的叠加也有重要作用;在特征上与一般性霾相比有一定的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664 / 66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青岛市水平能见度变化特征及气象影响因子分析 [J].
王晓丽 ;
张苏平 ;
张晓梅 ;
薄兆海 .
气象科学, 2008, 28(S1) (S1) :31-36
[2]   南京市郊雾水中重金属和大气污染物的观测分析 [J].
汤莉莉 ;
牛生杰 ;
陆春松 ;
许潇锋 ;
徐杰 ;
樊曙先 ;
李子华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8, (04) :592-598
[3]   我国中东部一次大范围霾天气的分析 [J].
饶晓琴 ;
李峰 ;
周宁芳 ;
杨克明 .
气象, 2008, (06) :89-96
[4]   珠江三角洲霾天气的近地层输送条件研究 [J].
吴兑 ;
廖国莲 ;
邓雪娇 ;
毕雪岩 ;
谭浩波 ;
李菲 ;
蒋承霖 ;
夏冬 ;
范绍佳 .
应用气象学报, 2008, (01) :1-9
[5]   淄博市污染气象特征与大气环境容量 [J].
朱敏 ;
王体健 ;
李淑玲 ;
窦建平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7, (03) :312-319
[6]   南京市主城区大气颗粒物来源探讨 [J].
黄辉军 ;
刘红年 ;
蒋维楣 ;
黄世鸿 ;
张予燕 .
气象科学, 2007, (02) :162-168
[7]   珠江三角洲大气灰霾导致能见度下降问题研究 [J].
吴兑 ;
毕雪岩 ;
邓雪娇 ;
李菲 ;
谭浩波 ;
廖国莲 ;
黄健 .
气象学报, 2006, (04) :510-517+538
[8]   日照市区PM10污染物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J].
郑美琴 ;
卢振礼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6, (03) :413-417
[9]   气溶胶卫星滴结构粒子与灰霾天气的相关性 [J].
钱公望 ;
赵灵霞 .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5) :5-10
[10]   南京市气溶胶PM2.5一次来源解析 [J].
樊曙先 ;
徐建强 ;
郑有飞 ;
谢学俭 .
气象科学, 2005, (06) :587-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