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顶式气室内外冬小麦光合特性差异比较

被引:7
作者
张金恩 [1 ]
肖洪 [2 ]
郑有飞 [3 ]
吴荣军 [3 ]
赵泽 [4 ]
陆魁东 [5 ]
机构
[1] 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2] 江西省农业气象试验站
[3] 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试验室
[4] 云南省气候中心
[5] 气象防灾减灾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OTC; 气体交换; 光合色素; 叶绿素荧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探明开顶式气室(OTC)内外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差异,测定了OTC内(T1处理组,冬小麦整个生育期生长在OTC内)和OTC外(T2处理组,大田自然环境组)冬小麦(扬麦16)不同生育期的气体交换参数、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T1处理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最大光合速率Pm和半饱和光强Ik大部分生育期均大于T2;灌浆之前T1的表观量子效率AQY较高,蒸腾速率Tr和暗呼吸速率Rd较低,灌浆之后则出现逆转。大部分生育期T1处理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大于T2。T1处理的初始荧光Fo和最大荧光Fm均大于T2,而两者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大部分生育期无显著差异,孕穗期和扬花期T1处理光化学淬灭系数q P显著低于T2。T1和T2处理PSⅡ的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Y(II)大部分生育期无显著差异,但灌浆期以后T1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和PSⅡ处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PQ)显著大于T2,而PSⅡ处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O)显著低于T2。由此可见,OTC内冬小麦的气体交换能力和光响应能力均优于OTC外,光合色素含量也更高;OTC内外冬小麦内禀光能转换效率和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相当,但OTC内冬小麦过剩光能向调节性热耗散分配的比例较高而向非调节性热耗散分配的比例较低,其光保护能力更强,光能分配也更加合理。
引用
收藏
页码:6993 / 700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遮阴和臭氧浓度增加对冬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J].
郑有飞 ;
石茗化 ;
吴荣军 ;
徐静馨 ;
古康乐 ;
胡会芳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3, 32 (10) :1925-1933
[2]   冬小麦叶片暗呼吸对CO2浓度和温度协同作用的响应 [J].
谭凯炎 ;
周广胜 ;
任三学 .
科学通报, 2013, 58 (12) :1158-1163
[3]   地表太阳辐射减弱和臭氧浓度增加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J].
郑有飞 ;
胡会芳 ;
吴荣军 ;
徐卫民 ;
李建 ;
孙健 ;
石茗化 ;
古康乐 ;
王云龙 .
生态学报, 2013, 33 (02) :532-541
[4]   太阳辐射减弱对冬小麦叶片光合作用膜脂过氧化及同化物累积的影响 [J].
郑有飞 ;
冯妍 ;
麦博儒 ;
倪艳利 ;
李健 ;
孙健 ;
徐静馨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0 (07) :1267-1275
[5]   田间原位开顶式臭氧熏蒸系统研究 [J].
耿春梅 ;
杨文 ;
殷宝辉 ;
王宗爽 ;
刘红杰 ;
王效科 ;
王玮 .
环境科学研究, 2011, 24 (06) :593-600
[6]  
施氮和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小麦旗叶光合电子传递和分配的影响[J]. 张绪成,于显枫,马一凡.应用生态学报. 2011(03)
[7]   自由空气中臭氧浓度升高对大豆的影响 [J].
杨连新 ;
王云霞 ;
赵秩鹏 ;
朱建国 ;
王余龙 .
生态学报, 2010, 30 (23) :6635-6645
[8]   基于气孔导度和臭氧吸收模型的冬小麦干物质累积损失评估 [J].
吴荣军 ;
郑有飞 ;
赵泽 ;
胡程达 ;
王连喜 .
生态学报, 2010, 30 (11) :2799-2808
[9]   开放式臭氧浓度升高条件下不同敏感型小麦品种的光合特性 [J].
曹际玲 ;
王亮 ;
曾青 ;
梁晶 ;
唐昊冶 ;
谢祖彬 ;
刘钢 ;
朱建国 ;
小林和彦 .
作物学报, 2009, 35 (08) :1500-1507
[10]   不同光照条件下长春花的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征 [J].
周忆堂 ;
马红群 ;
梁丽娇 ;
洪鸿 ;
胡丽涛 ;
孙敏 ;
吴能表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8, (11) :3589-3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