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证与胃窦粘膜D和G细胞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12
作者
马建伟
徐丽梅
孟如松
郝刚
夏天
机构
[1] 空军总医院
关键词
脾虚证; D细胞; G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胃窦粘膜; 医学图象分析系统;
D O I
10.13192/j.ljtcm.1993.05.43.majw.027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研究采用ABC法,对大黄塑造的脾虚证大鼠的胃窦粘膜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分别显示胃窦粘膜的D和G细胞,并用医学图象分析系统,对D和G细胞的数目、细胞面积及细胞平均灰度值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脾虚证大鼠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胃窦粘膜D和G细胞数均减少(P<0.01)、D细胞面积缩小(P<0.01),G细胞灰度值降低(P<0.01),G/D细胞数和面积比值均升高(P<0.05,P<0.01),用四君子汤治疗后的脾虚证大鼠与自然恢复组大鼠相比,G细胞面积增大(P<0.0(?)),细胞灰度值变低(P<0.05)。结果提示:胃窦粘膜D细胞分泌活动增加,G细胞分泌活动减弱,G/D细胞比例失调,可能是脾虚证的一个重要病理机制,而四君子汤的健脾益气功效,可能与其能增加G细胞合成胃泌素的能力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大鼠脾虚模型血浆及胃肠组织中生长抑素含量的实验研究 [J].
马建伟 ;
都刚 ;
徐丽梅 ;
张志玲 ;
李路平 ;
贾广兴 ;
夏天 .
辽宁中医杂志, 1992, (08) :42-45
[2]   近十年对脾虚实质研究的概况 [J].
胡筱娟 ;
乔富渠 .
中国医药学报, 1991, (05) :51-57
[3]   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胃窦粘膜G、D细胞变化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J].
卢十一 ;
石爱荣 .
解剖学报, 1990, (03) :302-306+347
[4]   脾虚证胃痛与胃窦粘膜G和D细胞关系(摘要) [J].
郑樨年 ;
黄玉芳 ;
丁金芳 ;
何元惠 ;
李毓隽 ;
袁晓琦 .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0, (01) :33-33
[5]   脾虚证患者胃窦G细胞体视学定量分析 [J].
张桂珍 ;
王纪芳 ;
于红 ;
李织 ;
潘敬 .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9, (12) :711-713+769+707
[6]   血清中胃泌素水平与脾虚证的关系 [J].
金敬善 ;
王广才 ;
张绳祖 ;
李伍善 ;
何俊仁 ;
王丽华 ;
危北海 .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2, (01) :25-26+62
[7]  
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窦G细胞和D细胞分布的研究[J]. 张学庸,张忠兵,陈希陶,潘伯荣,邢联平,乔太东,李晓红.中华内科杂志. 1984 (04)
[8]  
Quantitaton of gastrin and somatostatin cell populations in the antral mucosa of the rat comparative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through different life stages[J] . T. Lehy,L. Grès,E. Ferreira Castro.Cell and Tissue Research . 197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