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格崇拜”到“自主自我”——社会的心理学化与心灵治理

被引:15
作者
杨锃
机构
[1]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关键词
人格崇拜; 自主自我; 心理治疗; 心灵治理; 心理学化;
D O I
10.19934/j.cnki.shxyj.2019.01.003
中图分类号
B848 [个性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为究明现代人缘何关注自我心灵、认可心理治疗,本文对相关的社会理论展开了考察,并探讨了心理学化社会的心灵治理。基于"人格崇拜",现代社会令个体树立起"人格神圣"的观念。而仪式行为互动论则进一步将世俗化社会中的个体自我神圣化。情感社会学综合了前两者之说,继而在人格、脸面的基础上开启了更具抽象意义的心灵神圣观。但是心灵神圣同时伴随着心理危机,作为重建个体与社会互动秩序的存在,心理治疗不只是解放心灵,还兼具对心灵的规训。为超越解放与规训的二元对立,实现"心灵解放",心灵治理指向了塑造具有"自主自我"的现代人。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83+243 +243
页数:28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2]   追寻神圣社会 纪念爱弥尔·涂尔干逝世一百周年 [J].
渠敬东 .
社会, 2017, 37 (06) :1-32
[3]   认知行为治疗在丧亲照顾中应用成效的系统评价 [J].
张婷婷 ;
张曙 .
社会建设, 2017, 4 (04) :30-41
[4]   主持人语 循证理念和方法:中国社会工作科学化和专业化发展的助推器 [J].
齐铱 .
社会建设, 2017, 4 (04) :28-29
[5]   从灵魂到心理——关于精神分析理性化的知识社会学研究 [J].
孙飞宇 .
社会学研究, 2017, 32 (04) :94-118+244
[6]   羞耻、自我与现代社会——从齐美尔到埃利亚斯、戈夫曼 [J].
王佳鹏 .
社会学研究, 2017, 32 (04) :143-166+245
[7]   当代情感体制的社会学探析 [J].
成伯清 .
中国社会科学, 2017, (05) :83-101+207
[8]   自杀与现代人的境况 涂尔干的“自杀类型学”及其人性基础 [J].
赵立玮 .
社会, 2014, 34 (06) :114-139
[9]   “反精神医学”的谱系:精神卫生公共性的历史及其启示 [J].
杨锃 .
社会, 2014, 34 (02) :60-93
[10]   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公共性困境及其超越 [J].
李友梅 ;
肖瑛 ;
黄晓春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 (04) :125-139+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