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心理韧性及对其城市适应的影响

被引:29
作者
王中会 [1 ]
蔺秀云 [2 ]
机构
[1] 中华女子学院心理系
[2]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心理韧性; 城市适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95 [医学心理学、病理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心理韧性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心理韧性和流动儿童城市适应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对流动儿童的心理韧性特点及其对城市适应影响进行探讨。结果发现,过程性因素即到京时间、转学次数和结果性因素即学校类型对流动儿童的心理韧性有显著影响。到京6年以上的流动儿童在目标专注和积极认知方面显著高于到京6年以下的流动儿童。公办学校、未转学、家庭收入2000元以上的流动儿童在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这五个方面均高于打工子弟学校、转过学、家庭收入2000以下的流动儿童。尽管流动儿童不利的过程性、结果性、其他因素对其心理韧性、城市适应有不良影响,但在同样处境不利的情况下,流动儿童的心理韧性对其城市适应有积极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公办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中流动儿童城市适应过程对比研究 [J].
王中会 ;
蔺秀云 ;
方晓义 .
中国特殊教育, 2010, (12) :21-26
[2]   论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韧性 [J].
刘丹 ;
石国兴 ;
郑新红 .
心理学探新, 2010, 30 (04) :12-17
[3]   外来工子女心理弹性结构的探析及问卷编制 [J].
应湘 ;
方佳燕 ;
杨柳 .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0, 2 (03) :64-69
[4]   我国流动儿童最新状况——基于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 [J].
段成荣 ;
杨舸 .
人口学刊, 2008, (06) :23-31
[5]   农村流动儿童道德成长的特点 [J].
郑富兴 .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 (26) :7-8
[6]   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 [J].
胡月琴 ;
甘怡群 .
心理学报, 2008, (08) :902-912
[7]   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HKRA)的修订 [J].
李海垒 ;
张文新 ;
张金宝 .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8, (02) :98-102+111
[8]   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状况及过程——一项质性研究的结果 [J].
刘杨 ;
方晓义 ;
蔡蓉 ;
吴杨 ;
张耀方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3) :9-20
[10]   心理弹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述评 [J].
马伟娜 ;
桑标 ;
洪灵敏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 (01) :8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