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医学共同体的嬗变:从博医会到中华医学会

被引:16
作者
陶飞亚 [1 ]
王皓 [2 ]
机构
[1] 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
[2]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
关键词
学会; 科学共同体; 博医会; 中华医学会; 洋为中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09 []; K25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学科分类号
060205 ;
摘要
近代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借助医学推动传教的同时,创建了中国最早的医学科学共同体博医会。作为中国最早的医学科学共同体,其制度与精神也为以后出现的中国本土医学团体提供了经验与示范。但博医会的高门槛、宗教性及其外国身份与中国社会合作的局限性,促使一部分中国西医精英创立中华医学会。后者在与博医会的合作、竞争中推进了中国现代医学的发展,但也存在资源和学术权威性不够的问题。以西人为主的博医会虽有向日渐壮大的中国同行移交医事权益的口头愿景,但缺乏付诸实施的动力。在非基督教运动与国民革命激起的民族主义高潮的压力下,两会通过协商妥协,合并为中国人主导的新的中华医学会。这种中国化取向的身份转移与资源整合,使后者不仅继承了前两者的专业性与国际性,而且推动了与民国医学行政界的合作,成为中国医学体系转型中较成功的洋为中用的科学团体。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95+190 +190-191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 [11] 伯驾与中国的开放[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美) 吉利克 (Gulick, 2008
  • [12] 19世纪医学科学史[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英)威廉·F.拜纳姆(WillianF.Bynum)著, 2000
  • [13] 社会转型与教会大学[M]. 湖北教育出版社 , 章开沅,马敏主编, 1998
  • [14] Message from His Excellency,(黎元洪),the President of China. Croatian Medical Journal . 1923
  • [15] 卫生署和中华医学会硬要分家的质疑. 志芳. 医事公论 . 1934
  • [16] Croatian Medical Journal . 1927
  • [17] Progress of State Medicine in China. I-Chin Yuan. CR . 1935
  • [18] Medical Schools in China. J.B.Neal. CR . 1913
  • [19] Medical Ethics in China. Edward M.Merrins. Croatian Medical Journal . 1924
  • [20] Awaking the Sanitary Conscience of China. Wu Lien Teh. Croatian Medical Journal . 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