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被特征与温度、水分因子关系

被引:21
作者
徐满厚
薛娴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寒草甸; 模拟增温; 生物多样性代谢理论; 冗余分析; 通径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以广布于青藏高原的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进行模拟增温实验,探讨高寒草甸植被特征与温度、水分因子关系,并试图论证高寒草甸植被是否符合生物多样性代谢理论。结果表明:①高寒草甸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对数与绝对温度的倒数呈显著线性递减关系,空气-地表-浅层土壤(0—20 cm)温度(R2>0.6,P<0.01)较深层土壤(40—100 cm)温度(R2<0.5,P<0.05)对物种多样性影响大;其植被新陈代谢平均活化能为0.998—1.85 eV,高于生物多样性代谢理论预测值0.6—0.7 eV,这是高寒草甸植被对长期低温环境适应进化的结果。②除趋势对应分析和冗余分析显示,温度对植被地上部分影响较大,而土壤水分对全株影响均较大,适当的增温与降水均可极显著促进高寒草甸植被生长。③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显示,40 cm、60 cm深度土壤水分对植被地上部分产生直接影响,20 cm高度空气相对湿度和40 cm深度土壤温度对其产生间接影响;40 cm深度土壤温度和60 cm深度土壤水分对植被地下部分产生直接影响,红外地表温度对其产生间接影响。深层土壤温度和水分对高寒草甸植被具有影响作用,这可能与增温后冻土的融化有关,但其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3158 / 316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增温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固碳通量影响的模拟研究 [J].
亓伟伟 ;
牛海山 ;
汪诗平 ;
刘艳杰 ;
张立荣 .
生态学报, 2012, 32 (06) :1713-1722
[2]   短期增温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和生物量的影响 [J].
李娜 ;
王根绪 ;
杨燕 ;
高永恒 ;
柳林安 ;
刘光生 .
生态学报, 2011, 31 (04) :895-905
[3]   中国草地生物量地上-地下分配格局:基于个体水平的研究 [J].
王亮 ;
牛克昌 ;
杨元合 ;
周鹏 .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0, 40 (07) :642-649
[4]  
Patterns of above-and belowground biomass allocation in China's grasslands:Evidence from individual-level observations[J]. WANG Liang*,NIU KeChang,YANG YuanHe & ZHOU Peng Department of Ecology,Key Laboratory for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2010(07)
[5]   青藏高原东缘林线交错带糙皮桦幼苗光合特性对模拟增温的短期响应 [J].
徐振锋 ;
胡庭兴 ;
张力 ;
张远彬 ;
鲜骏仁 ;
王开运 .
植物生态学报 , 2010, (03) :263-270
[6]   陆地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 [J].
徐振锋 ;
尹华军 ;
赵春章 ;
曹刚 ;
万名利 ;
刘庆 .
植物生态学报, 2009, (06) :1208-1219
[7]  
生态学代谢理论:基于个体新陈代谢过程解释物种多样性的地理格局[J]. 王志恒,唐志尧,方精云.生物多样性. 2009(06)
[8]   川西北亚高山草甸植物群落结构及生物量对温度升高的响应 [J].
石福孙 ;
吴宁 ;
罗鹏 .
生态学报, 2008, (11) :5286-5293
[9]   Above-and belowground biomass in relation to envi- ronmental factors in temperate grasslands, Inner Mongolia [J].
MA WenHong1 ;
2 ;
YANG YuanHe1 ;
HE JinSheng1 ;
ZENG Hui1 ;
2 & FANG JingYun1 1 Department of Ecology ;
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Peking University ;
Beijing 100871 ;
China 2 School of Environment & Urban Study ;
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Graduate School ;
Shenzhen 518055 ;
China .
Science in China(Series C:Life Sciences) , 2008, (03) :263-270
[10]   中国北方典型草地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的关系 [J].
马文红 ;
方精云 .
生物多样性, 2006, (01) :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