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模型的建立

被引:77
作者
张文胜 [1 ]
王宝恩 [1 ]
王泰龄 [2 ]
欧晓娟 [1 ]
陈煜 [3 ]
李琴 [1 ]
王小明 [1 ]
钱林学 [1 ]
马红 [1 ]
贾继东 [1 ]
机构
[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
[2] 中日友好医院病理科
[3] 北京佑安医院人工肝中心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诊断; 血清学试验; 预测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32 [医用实验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1001 ;
摘要
目的建立由临床及血清指标组成的综合诊断模型,以无创性的评估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70例,随机分成模型组(195例)和验证组(75例),均行肝活组织检查及病理分期, 并按纤维化程度设定不同判别终点(≥S2,≥S3,S4),同时检测、记录26项临床和实验室常用指标,包括年龄、性别、血常规、生化、凝血酶原时间、病毒载量及血清纤维化四项标志物等参数。在模型组,对指标依次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研究终点相关的独立预测因子,在此基础上构建诊断肝纤维化的指数模型,最后在独立的验证组中检验模型的诊断效率。结果在模型组,建立了一个由年龄、血小板计数、γ-谷氨酰转肽酶和透明质酸四项指标构成的判别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数模型(FibroIndex)。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FibroIndex判别≥S3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9,以积分3.0为界值,诊断的敏感性90.2%,特异性76.1%,准确性82.0%,且其积分与肝纤维化分期呈良好的正向线性相关(r=0.731,P<0.01);该指数判别≥S2和S4的界值分别为2.2、5.4,诊断的AUC分别为0.873、0.872, 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9%、82%和83%、75%。将FibroIndex以同样标准应用于验证组,其与模型组AU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诊断效率总体上相近。结论运用无创诊断模型怦价慢性肝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具有敏感、准确和可重复性,并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肝活组织检查来监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动态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69 / 17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血清纤维化指标的影响因素分析 [J].
蔡卫民 ;
陶君 ;
翁红雷 ;
刘荣华 .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3, (01) :26-28
[2]   非创伤性诊断指标优势组合对肝纤维化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J].
李成忠 ;
万谟彬 ;
曾民德 ;
茅益民 ;
范竹萍 ;
曹爱平 ;
李继强 ;
邱德凯 ;
苏炳华 ;
何清波 ;
陆伦根 ;
叶军 ;
蔡雄 ;
陈成伟 ;
王吉耀 ;
胡德昌 ;
张清波 ;
巫善明 ;
周霞秋 ;
朱金水 ;
张惠泉 .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1, (05) :261-263